七月的洛杉矶,日落大道旁的梧桐树叶在阳光下泛着金光。一栋挂着 “晚星音乐(洛杉矶)” 招牌的红砖建筑前,工作人员正忙着布置成立仪式的现场 —— 门口摆放着印着中、英双语的花篮,玻璃门上贴着 “音乐无国界” 的烫金标语,室内的录音棚里,最新款的调音台、麦克风已调试完毕,墙上挂着苏晓、陆哲等歌手的海报,与泰勒?斯威夫特、碧昂斯的经典专辑封面并排陈列,像一场跨越东西方的音乐对话。
林晚星穿着一身简约的白色衬衫,站在录音棚中央,指尖轻轻划过调音台的推子。身后,王敏正与一位金发碧眼的中年男人交谈,他就是刚签约的金牌制作人马克 —— 曾为泰勒打造《Blank Space》、为碧昂斯制作《Formation》的幕后功臣,此刻手里正拿着苏晓的英文单曲 demo,眉头微微蹙起,似乎在琢磨编曲的细节。
“马克,你觉得这首《Galaxy》的副歌部分,还需要做哪些调整?” 林晚星转身问道,语气里带着对专业的尊重。马克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苏的嗓音很有穿透力,副歌的旋律也很抓耳,但可以加入更多电子合成器元素,让节奏更符合欧美市场的审美。比如在‘We fly across the galaxy’这句,加入一段太空音效,既能呼应歌词,又能增加记忆点。”
他一边说,一边在调音台上操作,很快,改编后的副歌片段在录音棚里响起 —— 电子音效与苏晓的声线交织,既有东方的细腻,又有欧美的动感。林晚星忍不住点头:“这个调整太惊艳了!这就是我们想要的‘跨文化音乐融合’。”
不远处的伦敦,另一番忙碌景象正在上演。晚星音乐(伦敦)分公司选址在泰晤士河畔的一栋百年建筑里,楼下就是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透过窗户,能看到学生们抱着小提琴匆匆走过的身影。分公司负责人李然正与皇家音乐学院的汉森教授讨论 “古典与流行融合” 的课程体系,桌上摊开的乐谱上,《茉莉花》的旋律与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片段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汉森教授,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合作,让公司的歌手既能掌握古典音乐的发声技巧,又能保持流行音乐的活力。” 李然指着乐谱说,“比如这首改编的《茉莉花》,用钢琴奏鸣曲的形式呈现,再加入流行唱法,您觉得可行吗?”
汉森教授推了推眼镜,拿起小提琴,当场演奏起改编后的片段 —— 悠扬的琴声中,东方旋律与西方古典乐完美融合,像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创意!” 教授放下小提琴,眼中满是赞赏,“古典音乐是音乐的根基,流行音乐是时代的表达,两者结合,能创造出更有深度的作品。”
当洛杉矶与伦敦的筹备工作同步推进,一场覆盖全球的音乐布局,正式拉开序幕。
林晚星深知,全球音乐市场并非 “一刀切” 的同质化领域。因此,洛杉矶与伦敦分公司从筹备之初,就确立了差异化的定位 —— 前者聚焦 “流行音乐全球化”,后者深耕 “古典与流行融合”,通过精准布局,覆盖不同圈层的听众,构建完整的全球音乐版图。
洛杉矶作为全球流行音乐的中心,聚集了最顶尖的制作人与最成熟的推广资源。林晚星将这里的分公司定位为 “流行音乐出海的桥头堡”,核心目标是 “打造能冲击 Billboard 榜单的爆款单曲”。
签约马克,是洛杉矶分公司的第一步棋。这位金牌制作人不仅带来了成熟的制作经验,更拥有庞大的行业资源 —— 能邀请到欧美顶级的编曲师、混音师,甚至能为歌手争取格莱美表演的机会。“我看中的不仅是马克的制作能力,更是他对‘跨文化音乐’的理解。” 林晚星在分公司成立仪式上解释道,“他知道如何在保留东方音乐特色的同时,让作品符合欧美听众的审美,这是我们突破欧美市场的关键。”
马克入职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苏晓的首张英文专辑。为了让专辑更贴近欧美市场,他带着苏晓走访了洛杉矶的多家录音棚,与当地的音乐人合作创作;还特意安排苏晓观看泰勒、碧昂斯的演唱会,学习舞台表现力。“苏是一位很有潜力的歌手,她的声线里有东方女性的温柔,又有西方流行歌手的爆发力。” 马克在采访中说,“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合作,她能成为第一位真正打入欧美主流市场的中国女歌手。”
除了制作环节,洛杉矶分公司还组建了专业的 “海外推广团队”,成员来自 Spotify、Apple Music 等平台,熟悉欧美市场的推广逻辑。“我们不会把中国的推广模式直接复制到欧美,而是会根据当地的文化习惯调整策略。” 推广负责人艾米说,“比如在 TikTok 上,我们会邀请欧美网红翻唱苏晓的歌曲,用‘病毒式传播’的方式扩大影响力;在电台推广方面,会优先选择校园电台和独立电台,因为这些平台的听众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星光重启: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星光重启: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