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年拍第一部电影时,要是有前辈指导,就不会走那么多弯路了。” 贾玲在导师聘任仪式上说,“现在,我希望能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新人,告诉他们‘如何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平衡’,‘如何用幽默的方式传递温暖的情感’。”
张艺谋则更关注 “新人的独特视角”:“每个新人都有自己对电影的理解,我们不是要把他们打造成‘第二个谁’,而是要帮助他们找到‘最真实的自己’。比如拍摄现实题材的电影,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才能拍出有温度、有深度的作品。”
导师与新人的沟通方式也非常灵活 —— 可以是定期的线下面谈,也可以是线上的剧本讨论,甚至在拍摄期间,导师会亲自到片场,指导新人处理 “现场突发状况”。比如有位新人导演在拍摄一场 “雨戏” 时,不知道如何控制 “雨水的密度” 和 “演员的情绪”,张艺谋特意赶到片场,手把手教他:“雨水要‘细而密’,才能营造‘压抑的氛围’;演员的情绪要‘收而不发’,通过眼神和细微的动作,展现内心的挣扎,这样更有感染力。”
王浩是 “新星导演计划” 首期入选的 10 位新人导演之一,也是林晚星亲自指导的对象。从剧本打磨到预算分配,林晚星全程参与,见证了《青春日记》从 “粗糙的初稿” 到 “成熟的拍摄剧本” 的蜕变。
王浩第一次见到林晚星时,紧张得手心全是汗。他抱着《青春日记》的剧本,坐在林晚星对面,声音有些颤抖:“林总,这个剧本讲的是高中生陈念,因为原生家庭的忽视,在学校里被孤立,后来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逐渐走出困境的故事。我想通过这个故事,让更多人关注‘原生家庭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也希望能给那些正在经历困境的青少年,传递一点温暖。”
林晚星认真地听着,不时在剧本上做批注。当王浩讲到 “陈念在巷子里被欺负,却不敢告诉家长” 的情节时,林晚星抬头问:“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情节?陈念不敢告诉家长的原因,除了‘原生家庭的忽视’,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比如‘怕家长担心’‘觉得自己没用’?”
王浩愣住了,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林晚星继续说:“青少年的心理是复杂的,他们的行为背后,往往有多重原因。如果能把这些原因挖掘出来,人物会更立体,故事也会更有深度。比如陈念不敢告诉家长,可能是因为她从小就习惯了‘自己解决问题’,觉得告诉家长也没用;也可能是因为她不想让家长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想在家长面前扮演‘懂事的孩子’。”
这次面谈持续了三个小时。林晚星从 “人物设定”“情节逻辑”“主题表达” 等方面,为《青春日记》提出了 20 多条修改建议。王浩拿着写满批注的剧本,走出晚星娱乐的大楼时,阳光正好洒在他身上,他突然觉得,自己的电影梦,离现实又近了一步。
在林晚星的指导下,王浩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剧本打磨。他按照林晚星的建议,增加了 “陈念与老师的互动” 情节 —— 老师发现陈念的异常后,没有直接批评她,而是邀请她参加 “校园文学社”,通过写作,让陈念释放内心的情绪;还增加了 “陈念帮助其他被孤立的同学” 的情节,让故事从 “个人的困境” 上升到 “群体的互助”,传递 “温暖与希望” 的主题。
“林总,我修改了‘陈念被欺负’的情节。” 王浩拿着修改后的剧本,再次找到林晚星,“现在,陈念在被欺负后,没有选择‘忍气吞声’,而是在老师的鼓励下,向学校反映了情况。学校不仅处理了欺负她的同学,还开展了‘校园互助’活动,让更多同学学会‘尊重与包容’。”
林晚星翻看剧本,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个修改很好。我们的故事不仅要‘展现问题’,更要‘解决问题’。通过‘学校干预’‘同学互助’的情节,让观众看到‘困境是可以被解决的’,让故事更有力量。”
为了让剧本的台词更贴近 “高中生的语言习惯”,林晚星还建议王浩 “走进校园”,与高中生交流。王浩特意去了北京的几所高中,和学生们一起上课、聊天,记录下他们常用的词汇、表达方式。比如高中生之间会用 “yyds”“绝绝子” 等网络用语,但在正式场合,又会变得很礼貌。这些细节被王浩融入剧本,让人物的台词更真实、更生动。
《青春日记》的预算定为 1000 万,这是 “新星导演计划” 提供的最高预算。为了帮助王浩合理分配预算,林晚星邀请了资深制片人,与王浩一起制定 “预算分配方案”。
“小成本电影的预算分配,要遵循‘重内容,轻排场’的原则。” 制片人对王浩说,“演员片酬建议控制在 300 万以内,可以选择有潜力的新人演员,既能降低成本,又能给新人机会;拍摄成本控制在 200 万以内,尽量选择‘实景拍摄’,减少‘搭景’的费用;后期制作预算 200 万,重点投入到‘剪辑’‘调色’‘配乐’上,确保电影的质量;剩下的 300 万作为‘备用资金’,应对拍摄过程中的突发状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星光重启: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星光重启: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