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研发的第一道融合菜是 “番茄牛肉意面”—— 按照技能书的食谱,她先用中式方法炖牛肉:将牛肉切块,冷水下锅焯水,加入姜片、葱段、黄酒去腥;然后用热油炒香洋葱、胡萝卜、芹菜,加入牛肉翻炒至表面微黄,再加入生抽、老抽、冰糖调味,倒入热水没过牛肉,小火慢炖 2 小时;最后加入意大利番茄罐头和百里香、迷迭香,再炖 30 分钟,制成 “中式番茄牛肉酱”。
煮意面时,她特意选择了手工制作的意大利宽面,煮好后捞出,与番茄牛肉酱拌匀,再撒上磨碎的帕玛森芝士和新鲜的罗勒叶。当这道 “番茄牛肉意面” 端上桌时,王师傅品尝后赞不绝口:“牛肉炖得软烂入味,番茄酱既有中式的酱香,又有意大利的香草风味,意面的口感也刚好,这道融合菜肯定能受意大利人喜欢。”
随后,林晚星又研发了 “中式烤披萨”—— 用中式发面的方法制作披萨饼底,更松软有嚼劲;馅料方面,放弃传统的意大利香肠,改用中式叉烧肉,搭配青椒、洋葱、芝士,烤出来的披萨既有叉烧的甜香,又有芝士的浓郁;甚至还研发了 “麻婆豆腐披萨”,将麻婆豆腐铺在披萨饼底上,撒上芝士,烤至芝士融化,辣中带香,意外地受欢迎。
为了验证融合菜的口味,林晚星还邀请了晚星娱乐的外籍员工品尝 —— 意大利籍员工马可吃完 “番茄牛肉意面” 后,激动地说:“这味道让我想起了妈妈做的意面,但又多了一种特别的酱香,太美味了!如果在佛罗伦萨的中餐厅推出这道菜,肯定会大卖!”
除了主菜,林晚星还研发了 “中式甜品”,希望能让意大利人感受到中式点心的魅力。她选择了 “桂花糯米藕” 和 “豆沙包” 进行改良 ——
“桂花糯米藕” 保留了传统的做法:将糯米灌入莲藕中,蒸熟后切片,淋上桂花糖浆;但她特意减少了糖浆的甜度,更符合意大利人对 “微甜” 的偏好,还在盘子边缘点缀了新鲜的草莓,增加视觉美感。
“豆沙包” 则进行了更大胆的创新:用中式方法制作豆沙馅,加入少量陈皮,增加果香;包子皮则加入了少量黄油,更松软香甜;蒸好后,在包子表面用巧克力酱画成 “佛罗伦萨大教堂” 的图案,既美观又有地域特色。
当这些中式甜品端上桌时,连不喜欢吃甜食的王师傅都忍不住称赞:“林总,您这不仅是在做甜品,更是在做‘文化融合’啊!这些点心既有中式特色,又考虑了外国人的口味和审美,太用心了。”
除了厨艺学习,林晚星还为《中餐厅》的录制做了充分的 “文化准备”—— 她深知,传播中国美食文化,不仅要 “好吃”,还要 “好看”“有内涵”,让外国人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了解中国的餐桌文化、传统礼仪。
林晚星特意联系了景德镇的陶瓷匠人,定制了一套 “星空青花瓷餐具”—— 碗、盘、勺子上绘制着《流浪地球》中的星空图案,既有中国传统青花瓷的韵味,又有科幻元素,能呼应她的影视业务;筷子则选择了红木材质,上面刻着 “福”“寿”“喜” 等汉字,还搭配了小巧的 “筷架”,造型是缩小版的 “中国结”。
“这些餐具不仅是吃饭的工具,更是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 林晚星在检查餐具时说,“当意大利人看到这些青花瓷和红木筷子时,会好奇上面的图案和文字,我们就能趁机介绍中国的陶瓷文化、汉字文化,让他们更了解中国。”
除了餐具,林晚星还准备了 “中式餐桌装饰”—— 比如用中国结编织的餐垫、印有敦煌壁画图案的桌布、小巧的宫灯造型烛台。这些装饰虽然小巧,却能让中餐厅充满 “中国味”,让顾客在用餐时仿佛置身中国。
为了在节目中展现 “中式餐桌礼仪”,林晚星特意邀请了中国礼仪协会的专家,学习 “中餐礼仪”—— 比如如何摆放餐具、如何为客人布菜、如何敬酒等。
专家告诉她:“中式餐桌礼仪的核心是‘尊重’和‘温情’—— 为客人布菜时,要用公筷公勺,体现卫生和尊重;敬酒时,酒杯要低于长辈或客人的酒杯,体现谦逊;甚至连座位的安排都有讲究,正对门口的座位是‘主位’,要留给长辈或重要客人。”
林晚星还特意学习了 “中西礼仪的差异”—— 比如意大利人用餐时习惯 “分餐制”,而中国人习惯 “合餐制”,在中餐厅的录制中,可以提供 “公筷公勺”,兼顾两种用餐习惯;意大利人用餐时喜欢搭配红酒,而中国人喜欢搭配茶,可以准备 “中式花茶”,如菊花茶、茉莉花茶,既能解腻,又有中国特色。
为了将礼仪融入实践,林晚星还在公司组织了 “模拟中餐厅” 活动 —— 让员工扮演 “顾客”,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她则扮演 “餐厅老板”,练习如何接待客人、如何介绍菜品、如何引导用餐礼仪。在一次模拟中,“外国顾客” 马可提出想了解 “筷子的用法”,林晚星耐心地教他:“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中指顶住筷子的中间,无名指和小指辅助,像这样……” 还特意为他准备了 “筷子练习器”,帮助他快速掌握用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星光重启: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星光重启: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