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江城春意盎然,晚星娱乐科幻项目中心的选角会议室里,气氛却紧张得像一场 “终极考核”。长桌两侧,《流浪地球》导演宁浩、制片人赵琳、编剧组长王磊,以及中科院科学顾问张昊围坐一圈,面前堆着厚厚的演员资料册,每一本都标注着 “试镜评分”“角色适配度”“过往作品分析”。林晚星坐在主位,手里攥着 “核心角色选角优先级表”,指尖在 “刘培强”“刘启” 两个名字上反复停留 —— 这两个贯穿全片的父子角色,是选角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决定影片情感内核能否立住的关键。
“根据前期筛选,刘培强的候选演员有三位:吴京、张译、段奕宏。” 选角导演李响将三份资料推到桌中央,“吴京过往饰演的‘硬汉角色’(如《战狼》系列的冷锋),与刘培强‘空间站宇航员’的坚毅形象契合度最高;张译的演技细腻,擅长刻画复杂情感,适合展现刘培强‘对儿子愧疚与守护地球责任’的矛盾;段奕宏则自带‘冷峻气场’,能突出角色的‘军人特质’。”
宁浩率先发表意见:“我更倾向吴京。《流浪地球》的刘培强不是单纯的‘硬汉’,他是‘父亲’也是‘英雄’,需要演员同时具备‘刚毅’与‘柔情’。吴京在《战狼 2》里演的冷锋,既有保家卫国的热血,也有对战友的温情,这种‘刚柔并济’的特质,刚好贴合刘培强。”
林晚星点头认同,补充道:“还有一个关键因素 —— 吴京的‘家国情怀’形象深入人心。平行世界的观众对‘中国宇航员守护地球’的设定,需要一个有‘国民认可度’的演员来支撑。吴京之前在采访里说过‘想拍一部真正的中国科幻电影’,这种对科幻的热情,能让他更投入角色。” 她顿了顿,调出吴京过往的采访片段,“你们看,他在谈到‘中国军人’时,眼神里的坚定,和刘培强‘为地球流浪计划坚守 17 年’的信念感,是一致的。”
选角工作从 “核心角色” 开始,每个角色的选拔都经历 “资料筛选 — 试镜考核 — 角色理解测试 — 科学顾问评估” 四轮严格流程,确保演员不仅 “形似”,更能 “神似”。
邀约与沟通:林晚星亲自带队前往吴京的工作室,带着《流浪地球》的剧本与 “行星发动机” 模型,详细讲解刘培强的角色弧光:“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17 年前为了加入流浪地球计划,不得不与年幼的儿子分离;17 年后,面对木星危机,他又要在‘拯救儿子’与‘拯救地球’之间做抉择。这个角色的核心是‘牺牲与守护’,需要演员能演出‘内心的挣扎’,而不是单纯的‘打打杀杀’。”
吴京翻着剧本,手指在 “刘培强与刘启视频通话” 的段落停留:“这段戏很戳我。我之前拍《流浪地球》(原版)时就遗憾没能参演,这次平行世界的改编,加入了‘小行星带危机’的设定,更有‘紧迫感’,刘培强的‘守护’也更有意义。” 他抬头看向林晚星,眼神坚定,“我接下这个角色,会尽最大努力,让观众相信‘中国有这样的宇航员’。”
试镜考核:试镜场景选的是 “刘培强决定引爆空间站” 的高潮戏 —— 面对屏幕里儿子刘启的哭喊,刘培强强忍着泪水,按下引爆按钮,嘴里说着 “儿子,爸爸对不起你,但爸爸必须这么做”。吴京没有刻意 “煽情”,而是通过 “颤抖的指尖”“泛红的眼眶”“刻意放慢的语速”,将角色的 “愧疚与决绝” 展现得淋漓尽致。试镜结束后,宁浩忍不住鼓掌:“这就是我想要的刘培强!没有嘶吼,却比嘶吼更有力量。”
科学顾问评估:张昊教授从 “宇航员专业素养” 角度给出建议:“吴京的体型与站姿,符合‘长期在空间站生活’的体态特征(空间站失重环境会让人体态更挺拔);他在试镜时对‘重聚变发动机原理’的理解(提前做了功课),也能让‘科学台词’更自然,避免‘念稿子’的生硬感。”
最终,吴京正式确定饰演刘培强。消息传到《流浪地球》剧组,工业光魔的特效总监马克特意发来贺电:“吴京是中国观众认可度很高的演员,有他加盟,影片的‘真实感’会提升一个档次,我们的特效也能更好地与演员表演融合。”
刘启的选角比刘培强更具挑战性 —— 需要演员同时展现 “青春期的叛逆” 与 “面对危机时的成长”,且年龄需在 “18-22 岁” 之间,符合 “刘培强离开时刘启 5 岁,17 年后 22 岁” 的时间线。经过前期筛选,公司签约新人陈宇(20 岁,曾参演《那些年》的 “少年柯景腾” 配角)进入最终考核。
资料分析:陈宇的资料显示,他虽出道时间短,但在《那些年》里饰演的 “少年柯景腾”,将 “青春期的叛逆与对梦想的执着” 演绎得生动自然,与刘启 “因父亲离开而叛逆,却在危机中成长为‘发动机修复核心’” 的角色弧光有共通之处。赵琳担心:“他的经验太少,能否驾驭‘刘启与刘培强的对手戏’?毕竟对手是吴京这样的影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星光重启: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星光重启: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