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认真记下建议,准备第二遍拍摄。旁边的场记员拿着记录本,在 “拍摄次数” 栏里写下 “2”,旁边标注 “耗时 45 分钟”—— 为了节省时间成本,每一场戏都要求演员提前彩排,正式拍摄时尽量控制在 3 次以内,避免浪费设备租赁和工作人员薪酬。
拍摄期间,每一处成本控制都落实到具体场景。场地方面,摄影棚的布景采用 “可复用设计”—— 阿卡什公寓的书架、沙发、钢琴,拍摄结束后可以拆解保存,用于后续其他短片的拍摄,避免重复采购;小区实景的拍摄集中在 3 天内完成,每天从早上 8 点拍到晚上 6 点,中间只留 1 小时吃饭时间,减少租金支出。
设备方面,摄影机采用 “错峰使用” 策略 —— 上午用 1 号机拍全景,2 号机拍特写,3 号机备用;下午将 3 号机调到后期机房,用于素材备份,避免设备闲置;灯光组根据场景需求调整亮度,不需要强光的场景只开 4 盏灯,每天节省 20 度电,相当于节省 50 元电费,10 天下来就是 500 元。
演员方面,周雨彤和李浩然的服装都是从公司艺人衣橱里挑选的 —— 周雨彤的红色连衣裙是之前参加活动穿过的,仅花费 300 元修改尺寸;李浩然的米色毛衣是陆哲闲置的,搭配黑色长裤,符合 “文艺调音师” 的形象,省去了服装采购的 1.5 万元预算。化妆组每天只给演员化 “淡妆”,避免浓妆需要的卸妆时间,同时减少化妆品消耗,每盒粉底比预期多使用 2 天。
工作人员方面,采用 “一人多职” 策略 —— 场记员同时负责道具整理,化妆师兼顾服装检查,摄影助理协助灯光调试,每个人的工作时间严格控制在 8 小时内,避免加班薪酬支出。午餐统一订购盒饭,每份 25 元,比外卖节省 5 元,30 名工作人员每天节省 150 元,10 天节省 1500 元。
林晚星每天下午 2 点准时到片场,除了指导演员,还会检查成本支出。有一次,她发现美术组准备购买新的 “财务报表” 道具,立刻阻止:“用公司打印废弃的文件,背面打印报表内容,裁剪后贴上旧纸张的边缘,看起来和真的一样,还能节省 200 元。” 美术组照做后,做出的报表道具不仅逼真,还带着 “使用过的褶皱感”,更符合剧情需求。
拍摄 “阿卡什目睹凶案” 这场戏时,李浩然的情绪始终不到位。这场戏要求他 “假装失明,却通过墨镜缝隙看到张总杀害苏菲,表面平静,内心恐惧”,但他的表演要么 “过于平静,没有恐惧”,要么 “过于夸张,不像假装失明”。
林晚星让工作人员暂停拍摄,带着李浩然坐在监视器前,回放《无人知晓的清晨》里陈默拍摄的 “恐惧戏” 片段:“你看这个演员,他在看到尸体时,手指的关节在微微发白,呼吸频率从每分钟 16 次变成 22 次,这些生理反应是骗不了人的。假装失明的人,不能用眼神表达恐惧,只能通过细微的肢体动作和呼吸变化,让观众感受到你的情绪。”
她让李浩然闭上眼睛,深呼吸三次,然后睁开眼睛,戴上墨镜:“想象你眼前有一具尸体,你想喊却不敢喊,想跑却不能跑,你的手指会不自觉地握紧琴箱,指甲陷进木头里;你的肩膀会微微颤抖,不是大幅度的摇晃,而是小范围的、控制不住的抖动;你的呼吸会变浅变快,却要刻意压低声音,避免被凶手发现。”
李浩然按照指导,重新站在镜头前。当 “张总”(陈明饰)用水果刀刺向 “苏菲”(周雨彤饰)时,他的手指紧紧握住琴箱,指节泛白,肩膀微微颤抖,呼吸声通过无线麦克风传到监视器里,带着压抑的急促感。虽然他的眼神依旧涣散,但观众能通过这些细节,感受到他内心的恐惧。
“卡!这条过了!” 陈默兴奋地站起来,“李浩然,你刚才的表现太绝了!那些微动作比台词更有冲击力,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悬疑感!” 林晚星走过去,递给李浩然一瓶水:“记住这种‘控制下的失控’,后面的戏还要用到 —— 当凶手怀疑你时,你的恐惧要更隐藏,比如杯子拿不稳时,不是直接掉在地上,而是慢慢倾斜,让水洒出来,假装是‘失明导致的失误’,实际上是因为恐惧手抖。”
拍摄 “苏菲死后,阿卡什独自留在凶案现场” 的戏份时,林晚星重点指导李浩然的 “独处情绪”。这场戏没有台词,全靠演员的表情和动作展现 “假装失明的煎熬”—— 阿卡什坐在钢琴前,手指放在琴键上却不弹奏,墨镜后的眼睛偶尔会偷偷看向苏菲的尸体,然后快速恢复涣散状态。
“你坐在钢琴前,心里在想‘要不要报警’‘凶手会不会回来’‘我该怎么离开’,这些想法会让你的手指有‘无意识的动作’。” 林晚星示范着将手指放在琴键上,轻轻敲击一个音符,然后立刻收回手,“这个动作代表‘犹豫’—— 你想通过弹琴掩饰恐惧,却因为太紧张,只弹了一个音就停下;你的头会微微偏向尸体的方向,不是刻意看,而是‘听觉引导’,因为你在听有没有尸体的动静,确认她是否真的死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星光重启: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星光重启: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