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对这种新型应急口粮也表现出兴趣,各自下了二三十罐的小额订单进行试用。
销路,就这样一点点地被撬开了。
虽然这些零散订单加起来,也才一百罐出头,距离消化一千五百罐的库存还很遥远,但它们带来了至关重要的现金流和信心。
我至少看到了,即使没有军方订单,我的罐头也并非毫无价值,它在一个被忽略的细分市场里,拥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我将主要精力暂时放在了开拓这条“乡村-商队”渠道上。
通过罗恩的人脉,我逐渐将触角伸向铁盾城周边更多的村落和小型商队。
我根据他们的反馈,还尝试推出了“纯肉干罐”(满足更高蛋白质需求)和“混合豆饼罐”(成本更低)等变种,进一步贴合不同客户的需求。
这个过程缓慢而扎实,就像溪流汇聚,需要时间和耐心。
但我享受这种凭借产品和渠道一点点积累的感觉,这比依赖某个单一的大订单,更让我感到踏实。
然而,城内的风波并未平息。
几天后,我终于从一些零星的渠道打听到后勤司评议的后续——在我的“廉价陶罐”和维恩商会“精良行军膏”之间,争论激烈。
巴顿大师力主采用性价比更高的方案,而鲍里斯管事则以“便携性”、“形象”以及“与知名商会合作更稳妥”等理由,倾向于维恩商会。
决策似乎卡住了,订单花落谁家,依旧悬而未决。
同时,维恩商会似乎也加强了对我的“关注”。
我注意到仓库附近偶尔会出现一些陌生的面孔,像是在盯梢。
采购原材料时,也感觉到一些供应商的态度变得有些微妙和迟疑。
我知道,暂时的平静只是假象。
无论是军方订单的最终归属,还是与维恩商会的正面冲突,都只是时间问题。
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利用这宝贵的时间窗口,尽快巩固新的销售渠道,积累更多的资金和客户基础,以便在风暴真正来临时,能有更多的回旋余地和抵抗能力。
罐头的微光,已经在城墙之外的土壤里,扎下了细小的根须。它们或许微弱,但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
“乡村-商队”渠道的开拓,像在贫瘠的土地上艰难掘井,缓慢,却终见湿意。
黑麦村的五十罐订单只是一个开始。罗恩大叔凭借他常年跑车建立的信誉和人脉,又陆续帮我联系上了南边湖畔村、东边石滩集的民兵队长,以及两支固定往返于铁盾城与邻邦“灰岩城”之间的中型商队。
订单数额都不大,多是三十、五十罐的试探性采购,但贵在稳定,且回款及时。
这些生活在城墙之外、直面荒野威胁的人们,对于能实实在在握在手里、填饱肚子、关键时刻能顶上的物资,有着远超城里人的务实眼光。
他们不在乎陶罐是否笨重,密封胶是否难看,只在乎里面的肉够不够咸、饼够不够硬、能不能在潮湿的帐篷里或者颠簸的马车上放足五天不发霉。
我严格把控着质量。
每一批盐腌肉,我都要求罗恩确认源头的腌制时间和用盐量;
每一炉谷物饼,我都亲自检查火候和干燥度;
每一个陶罐的密封,我都要求哈罗德派来的学徒(哈罗德本人已开始着手研究更大规模的陶罐生产模具)必须在场监督胶泥的熬制和涂抹。口碑是需要一点点积累的,尤其是在这些信息相对闭塞,但熟人圈子紧密的村落和固定商队里,一次失误就可能断送一条好不容易打开的渠道。
资金的压力因此得到了一丝喘息。
虽然利润微薄(扣除成本,每罐只能赚取不到一铜角的辛苦钱),但持续的现金流让我能够支付罗恩的运费、哈罗德那边的后续货款,以及维持仓库的基本运营。
我将赚来的铜角、银郎小心翼翼地收好,像越冬的松鼠囤积坚果,准备应对可能到来的更大风浪。
就在我埋头深耕这片“希望的田野”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带来了城内市场的新波澜。
来者是“铁爪”冒险小队的副队长,一个以谨慎和精打细算出名的盾战士,名叫巴尔。
他这次来,不是订购常用的驱散膏或应急包,而是指名要看看我那种“陶罐口粮”。
“杰瑞,你那个硬邦邦的肉干罐,还有没有存货?”
巴尔开门见山,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带着一丝好奇。
我心里一动,连忙引他去看角落里的库存。
“还有一些,巴尔队长。你们小队最近要接长期任务?”
我一边问,一边猜测着他的来意。“铁爪”小队以往更偏好轻便的给养。
巴尔拿起一个罐子,熟练地敲了敲密封胶,又掂量了一下重量,动作显得很内行。
“不是我们小队用。”
他摇摇头,压低了些声音,“是‘断剑’小队托我来的。他们接了个清理废弃矿坑的委托,预计要在下面待七八天,环境潮湿,补给困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冒险者们的供货商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冒险者们的供货商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