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粥,尤其是那种能照见人影、需要动用想象力才能称之为“稠”的粥,无疑是对人类意志力和消化系统的双重考验。
仓库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主要是水味的)米香,以及九个人(算上昏睡的王大叔)肚子里发出的、此起彼伏的、如同夏日池塘蛙鸣般的咕噜声。
这声音比任何战前动员都更能说明团队目前面临的财政赤字有多么触目惊心。
沈越捧着一个边缘有缺口的搪瓷碗,小口小口地啜吸着能数清米粒的“稀饭”,眼神却异常坚定,甚至带着点神圣的光芒,仿佛她喝的不是粥,而是通往胜利的圣水。
“同志们!”她放下碗,声音因为饥饿而略显中气不足,但语气却斩钉截铁
“暂时的困难,就像这碗里的水,喝下去,排出来,也就没了!(比喻略显粗俗但形象)重要的是,我们找到了新的方向!看到了新的希望!”
她指向角落里那堆从废品站淘来的、散发着怪异混合气味的“宝藏”。
“看!那不是垃圾!那是李思明同志实现科学跨越的阶梯!是我们追踪黑雾、走向富强的基石!今晚,我们将见证奇迹的诞生!”
李思明蹲在那堆破烂前,脸上混杂着技术人员的专注、对材料的嫌弃,以及一丝被沈越话语激起的、微弱的技术狂热。
他推了推(不存在的)眼镜,深吸一口气(然后被灰尘呛得直咳嗽),开始了他的“奇迹创造”。
首先,是清理工作。
阿强和阿胖被分配了用捡来的破布和赵猛不知道从哪儿弄来的一小桶工业酒精(用途存疑)擦拭零件的工作。
两个前流浪汉干得小心翼翼,生怕碰坏了这些看起来一碰就碎的“宝贝”。
老孙头则负责整理那些五颜六色、粗细不一的电线,他那双布满老茧、曾经可能操控过精密仪器或只是单纯搬砖的手,此刻却异常稳定地将杂乱的电线梳理整齐。
周铭被沈越安排“协助”李思明,主要工作是递工具(工具也是从废品站顺来的,锈迹斑斑)、打下手,以及用他侦探的观察力,确保李思明不会因为过于投入而把什么危险零件误装上去(虽然周铭自己对此也一窍不通)。
林晓和苏妲负责“环境支持”。
林晓战战兢兢地举着一个用旧手电筒改的、光线昏黄摇曳的“无影灯”(其实就是把手电筒绑在了一根棍子上),苏妲则在一旁安静地准备着干净的布和清水(用的是她限量款手帕和瓶装水,看得沈越心头滴血)。
赵猛抱着胳膊,站在稍远的地方,如同沉默的守护神,警惕着可能来自内外的一切威胁。
他的目光偶尔会扫过安静待着的苏妲,又掠过昏睡的王大叔,带着未散的审视。
沈越自己,则扮演着总指挥、首席鼓励师兼气氛组。
她围着李思明打转,嘴里不停地输出:
“对对对!李工,那个亮晶晶的小片片,是不是很重要的CPU?给它擦亮点!”
“哎!这根红色的线,看着就喜庆!肯定是正能量线!接上接上!”
“周铭你手稳点!别抖!这可是精密(破烂)仪器!”
“晓晓,灯!灯往左边照一点!对!照亮李工通往诺贝尔奖的道路!”
在她的噪音污染(鼓励)下,李思明排除万难,开始了艰难的组装。
过程堪称惨烈。
那块从废旧电脑里拆下来的主板,接口老旧,上面还沾着疑似蟑螂卵鞘的东西,被李思明用酒精棉签(苏妲贡献的)嫌弃地擦掉。
几个电容的引脚已经氧化发黑,他不得不用小刀小心翼翼地刮了半天。
那个从医疗设备里拆出来的小变压器,输入输出电压未知,需要极其小心地测试和匹配,稍有不慎就可能当场放烟花。
焊接工作更是灾难。
李思明找到一个功率不稳的老式电烙铁,焊锡丝质量低劣,焊接时冒出滚滚呛人的青烟,伴随着刺鼻的松香味(劣质焊锡膏),整个仓库一时间宛如小型化武袭击现场。
林晓被呛得直流眼泪,苏妲也忍不住用手帕掩住口鼻。
周铭被派去负责扇风(用一块破纸板),试图将烟雾驱散,效果甚微。
沈越却毫不在意,甚至有点兴奋:“看这烟!这味道!这就是工业的力量!是科技在燃烧!是梦想在沸腾!”
李思明被烟熏得眼泪汪汪,手指被烫了好几个泡,但他眼神里的光芒却越来越盛。
这种在极端条件下,利用有限甚至劣质资源,挑战技术极限的过程,似乎意外地激发了他的某种潜能。
他不再纠结于设备的完美,而是专注于功能的实现,大脑飞速运转,不断地调整方案,寻找替代路径。
“这个接口不对……需要转接……”
“这个电容容量太小……并联两个试试……”
“供电不稳……加个稳压模块……虽然这个模块也是从遥控车上拆的……”
他嘴里念念有词,手下不停,那些看似毫无关联的破烂,在他的巧手(和暴力改造)下,开始以一种奇诡的方式组合在一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在惊悚片里当制片人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我在惊悚片里当制片人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