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混们屁滚尿流地逃离后,废弃仓库陷入了短暂的死寂。
赵猛放下铁管,咽了口唾沫,看向林晓的眼神带着一丝敬畏(和后怕):“晓晓……你这……比俺的撬棍好使多了。”
李思明扶了扶并不存在的眼镜,看着门口那微微下陷的地面和空气中残留的诡异氛围,喃喃道:“这已经不是沉浸式体验了……这是灵魂出窍式惊吓……”
林晓自己也被刚才那效果吓到了,小脸更白了,带着哭腔:“我、我没想弄成这样……就是……就是把它们记忆里最害怕的感觉……放出来了……”
沈越看着惊魂未定的队友,又看了看那扇被撞坏的门锁,心里那点“恐吓服务”的苗头瞬间被理智(主要是怕惹上更大的麻烦)压了下去。
这能力太危险了!用来吓唬小混混一时爽,万一不小心把哪个心脏不好的吓出个好歹,或者引来真正有背景的人物关注,那可就真是灭顶之灾了。现实世界的水,比惊悚世界深多了!
“咳咳!”沈越清了清嗓子,强行把话题拉回“正道”,“看来我们的‘环境模拟’技术效果有点……过于显着了。这说明我们的技术还有优化空间!当前阶段,安全第一!维稳第一!”
她果断给新的创业计划踩了刹车:
“至于刚才那伙人,估计就是附近的地痞流氓,被这么一吓,短时间内应该不敢来了。老赵,明天找人来把门修好,加固一下。”
“我们的‘奇点体验馆’计划,暂时搁置!需要更稳妥的方案!”
众人闻言,虽然有点遗憾(主要是沈越),但也松了口气。毕竟,谁也不想天天活在可能被混混报复或者能力失控的提心吊胆中。
创业受挫,生活还得继续。
接下来的日子,团队重新回归了“普通临时工”的平凡日常。白天在各大剧组之间奔波,搬箱子、拉电缆、当人肉背景板,晚上回到廉价的合租屋,计算着一天的收入,为下个月的房租水电发愁。
沈越那躁动不安的“商业头脑”并没有因此沉寂,只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暂时转向了更“接地气”的方向。
她发现,凭借他们在剧组锻炼出来的动手能力、赵猛的力气、李思明的细致、林晓的乖巧(以及她暗中用极其微弱的“安抚”能力让客户感觉更舒服一点的小手段)、还有王大叔那永远在线的整洁度,他们接一些零散的“生活服务类”小活儿,居然颇有市场!
比如,帮隔壁楼的情侣搬家,赵猛一个人扛冰箱的气势震慑全场,李思明精准规划物品摆放,王大叔把新旧房子都打扫得焕然一新,林晓用微弱的“情绪安抚”让因为搬家而焦躁的客户心情平和,沈越则负责谈价格和吹嘘团队专业性,最后不仅拿到了不错的报酬,还收获了客户送的水果。
再比如,接了个帮一个小工作室布置年会会场的活儿。李思明设计动线,赵猛搬运组装,沈越负责和甲方沟通(忽悠),林晓暗中用能力让气球悬浮得更加飘逸、彩带挂得更加完美,王大叔则确保了每一个角落都一尘不染。甲方非常满意,结款爽快,还表示以后有活儿还找他们。
甚至,沈越还开拓了“高端家政”业务,专门针对那些有钱但没时间、对细节要求苛刻的客户。王大叔的洁癖和强迫症在这里得到了完美发挥,李思明的逻辑性能规划出最高效的清洁流程,赵猛能处理各种突发维修小问题,林晓那一点点让人心情愉悦的“氛围感”能力更是锦上添花。沈越则把自己包装成“精品生活服务顾问”,把一次普通的打扫吹嘘成“空间能量重整与生活质量提升服务”,收费比普通家政高出一大截,居然还真有几个不差钱的客户买账!
这些零零碎碎的收入,虽然远比不上沈越梦想中的“商业帝国”,但胜在稳定、安全、来钱快,而且充分发挥了每个队员的“特长”(包括林晓不能明说的特长),居然让团队在现实世界的生活逐渐走上了正轨,甚至还有了点小小的积蓄。
直播是彻底没了,【临时工】系统也毫无反应。他们仿佛真的彻底融入了这个平凡的世界,成了无数为了生活奔波劳碌的普通人中的一员。
日常也变得充满了烟火气。
赵猛爱上了楼下早餐店的油条和豆浆,每天出工前必吃。
李思明开始研究炒股和基金,试图用他那数据分析的脑子在金融市场掘金,结果差点把搬砖赚来的辛苦钱套牢,被沈越狠狠骂了一顿,勒令他只准看不准买。
林晓白天打工,晚上还要复习功课准备高考,经常顶着黑眼圈,在沈越“知识就是财富(以后好赚更多钱)”的鼓励(压迫)下苦苦挣扎。她脑海里的“矿工记忆合唱团”似乎也适应了现实生活,平时安静如鸡,只在林晓需要一点“小帮助”(比如找东西、或者让难拧的瓶盖稍微松动一下)时才会悄悄动一下,仿佛成了她自带的一个贴心(且惊悚)的智能助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在惊悚片里当制片人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我在惊悚片里当制片人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