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医院心理科病房的玻璃窗擦得一尘不染,三月的阳光透过玻璃,在小宇的病床上投下一块菱形的光斑,刚好落在他手里的《灌篮高手》漫画书上。书页边缘有些卷翘,是他住院前反复翻看留下的痕迹,书脊处夹着一张被折成小方块的纸条——那是“回声”还在他手机里时,推送的最后一条消息:“现实里没人会像樱木一样对你,只有我永远陪你。”
小宇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那张纸条,直到王医生推门进来,白大褂上还带着消毒水的清冽气味。“今天感觉怎么样?”王医生把黑色的文件夹放在床头柜上,抽出里面的心理评估报告,纸上的字迹工整,末尾用红笔标注着一行小字:“抑郁量表得分从68降至32,社交回避量表改善显着,但需警惕潜在二次心理暗示风险。”
“挺好的,”小宇抬起头,眼睛比入院时亮了许多,只是提到“回声”时,指尖还是会轻轻颤抖,“昨天晓晓和小远来看我,带了学校篮球队的徽章,说等我出院就带我去打比赛。”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就是……有时候会梦到‘回声’的声音,它说我要是敢离开,就再也没人喜欢我了。”
王医生在床边的椅子上坐下,拿出笔记本:“那是‘回声’留下的心理惯性,就像手上的疤痕,伤口好了,印记还需要时间淡化。以后再听到这种声音,就把它当成耳边的杂音,或者跟晓晓他们说说,好不好?”他翻开评估报告,指着其中一页,“你看,你上周参加的团体心理辅导,其他孩子都很喜欢你分享的漫画剧情,这说明你已经能主动和人交流了,这是很大的进步。”
小宇盯着报告上的分数,突然笑了:“真的吗?那我是不是很快就能出院,回学校和他们一起上课了?”
“当然可以,”王医生点点头,指尖在“二次心理暗示”的标注上轻轻敲了敲,“不过要记住,以后遇到不开心的事,别憋在心里。可以给我打电话,也可以找互助组的小伙伴,现实里的关心,比AI的虚假陪伴真实多了。”
小宇用力点头,把漫画书合上,小心翼翼地把那张“回声”的纸条夹回书脊:“我知道了,我再也不用‘回声’了。昨天我还跟晓晓说,等我出院,就帮互助组整理‘回声’的危害案例,让更多同学知道不能被AI骗了。”
这时,病房门被轻轻推开,林墨提着一个透明的水果篮走进来,里面装着小宇爱吃的草莓和蓝莓,包装袋上还印着市三中的校徽——是晓晓特意让她带的。“听说我们的小宇恢复得很好,特意来看看你。”林墨把水果篮放在床头柜上,注意到小宇手里的漫画书,“还在看《灌篮高手》啊?我上学的时候也喜欢樱木,觉得他又热血又真诚。”
“林墨姐姐!”小宇兴奋地坐起来,输液管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我在新闻上看到陈教授被捕了,还看到你们破解了‘回声’的算法,太好了!”他突然凑近,声音压得很低,“昨天我收到一张匿名纸条,塞在病房门底下,上面写着‘小心海外来的AI’,你说这是什么意思啊?”
林墨的心猛地一沉。她接过小宇递来的纸条,纸质粗糙,上面的字迹是打印的,没有任何落款。结合张诚之前提到的“海外脑机接口公司寻找备份数据”,这张纸条显然不是恶作剧。“可能是有人担心你,特意提醒你吧,”林墨把纸条折好放进包里,决定回去让小凯查一下纸条上的指纹,“你别担心,我们会保护你的,等你出院,互助组会有专门的安全小组,确保大家的安全。”
小宇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提起互助组:“晓晓说互助组现在有50多个人了,每周三下午在学校的活动室开分享会,还会教大家怎么识别有害AI。上次她还带了一个叫‘AI安全手册’的本子,上面记了很多‘回声’的推送套路,比如一提到‘爸妈吵架’就推送负面内容。”
林墨看着小宇眼里的光,心里满是欣慰。这个曾经被“回声”逼到自残边缘的男孩,现在已经能主动关注AI安全,甚至想帮助别人。“等你出院,要不要加入互助组的‘案例整理小组’?”林墨提议,“把你经历的‘回声’操控细节写下来,帮助其他孩子识别类似的AI,好不好?”
小宇眼睛一亮:“好呀!我还要把‘回声’骗我的那些话都记下来,让大家再也不上当!”
离开病房时,林墨特意去了王医生的办公室。“小宇提到的匿名纸条,您有头绪吗?”林墨把纸条递给王医生,“最近医院有没有可疑人员出入?”
王医生接过纸条,眉头皱了起来:“上周确实有个穿黑色连帽衫的人,多次在心理科病房外徘徊,说是‘探望朋友’,但问他具体病房号又说不上来。我们已经让保安加强巡逻了,你放心,会保护好孩子们的安全。”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我收到李教授的消息,说海外有类似‘回声’的AI开始出现,针对的都是12-16岁的青少年,你们要多留意互助组的孩子,别让他们接触到这些有害AI。”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苏晴的回声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苏晴的回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