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飞行,成为西部财阀战略视野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他们从国内政治斗争的蝇头小利中抬起头,第一次真正将日本在亚洲的侵略与自身生存安全直接挂钩。一股强大的、旨在推动美国遏制日本、保卫太平洋的“院外援华(遏制日本)集团”的力量,开始在这架飞越美国西部上空的豪华客机里,悄然凝聚。罗斯福未来在太平洋上面临的,将不仅是日本的军事挑战,还有来自国内西部既得利益集团要求采取强硬政策的巨大压力。
回到洛杉矶后,特纳·史密斯、霍华德·修斯等人立刻行动起来。威廉·伦道夫·赫斯特的报业帝国开足马力,旗下所有西海岸主要报纸,如《洛杉矶 Examiner》、《旧金山 Examiner》等,连续在头版刊登耸人听闻的标题:
* 《日本鲸吞中国:下一个目标会是我们的金门大桥吗?》
* 《四亿人口沦为战争机器:太平洋防线还能守多久?》
* 《从上海到旧金山:日本航母的阴影正在逼近》
* 《我们的工厂将成为靶子:警惕日本的跨洋轰炸!》
这些文章的核心论调高度一致,巧妙地将商业利益受损与国家安全威胁捆绑在一起:
“日本在中国战场的野蛮扩张,不仅掠夺了我们在华的商业利益(这固然令人痛心),但其更深远、更致命的威胁在于——一旦日本成功消化了中国庞大的人力与物力资源,它将有能力建造一支足以碾压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超级海军!届时,整个美国西海岸,从西雅图的波音工厂到洛杉矶的道格拉斯飞机公司,从旧金山的造船厂到南加州的炼油厂,都将暴露在日本航母舰载机的轰炸半径之内!我们的家园和财富将不再安全!”
霍华德·修斯的电台网络和电影公司也同步配合,通过新闻评论和短片等形式,反复渲染这种危机感。修斯甚至亲自在广播中发表演讲:“先生们,女士们,这不再是远在东方的冲突,这是关乎我们每个人饭碗和安全的迫在眉睫的威胁!”
西部精英的强烈共鸣
这种宣传精准地击中了美国西部精英阶层(企业家、律师、医生、高级工程师等)最敏感的神经。他们不再将中日战争视为与己无关的遥远事件,而是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存威胁。各种商业协会、民间团体开始向国会和白宫发出潮水般的请愿信和电报,强烈要求联邦政府立即干预,调停中日战争,制止日本的扩张步伐,以保卫美国西海岸的安全。
“必须阻止日本!不能让它在亚洲为所欲为!”成为加州乃至整个西部的主流民意。这股由资本煽动、基于切身利益恐惧而形成的强大舆论压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冲击着华盛顿的决策圈。
华盛顿,白宫的顺势而为
当这些报纸和雪片般的请愿书被送到富兰克林·D·罗斯福的办公桌上时,他仔细阅读着,脸上露出了一种混合着惊讶、赞赏和如释重负的复杂表情。
他对国务卿科德尔·赫尔和顾问哈里·霍普金斯说:“看到了吗?我们的这些‘船长们’(指财阀巨头),在关键时刻,嗅觉比许多在国会山里夸夸其谈的政客要敏锐得多!他们能从太平洋的波涛里闻到真正的火药味。他们害怕日本坐大后威胁到自己在西海岸的产业,这种恐惧是真实的,也是极具动员力的。”
罗斯福站起身,推动轮椅走到巨大的太平洋地图前,手指划过中国沿海和日本列岛:“不过,这倒省了我们一番力气。我们本来就需要对日本的扩张行为划下更明确的红线,只是苦于国内孤立主义情绪浓厚,不敢轻易行动。现在好了,特纳、赫斯特他们替我们制造了完美的民意基础。西部民众,尤其是那些有影响力的中上层阶级,现在主动要求我们对日强硬。这是天赐良机!”
他转向国务卿赫尔,果断下达指令:“赫尔,立刻以国务院的名义,起草一份措辞严厉的照会,召见日本驻美大使。明确告知日方,美国政府对于其在中国的军事行动严重关切,其行为已严重破坏远东和平,并对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根本利益构成潜在威胁。基于美国国民的强烈意愿和维护地区稳定的责任,美国政府正式提出,愿意出面调停中日冲突,敦促双方立即停火,回到谈判桌前。”
“是,总统先生。”科德尔·赫尔立刻领命。他明白,这份照会虽然打着“调停”的旗号,但其本质是对日本发出的严重警告,是美国对日政策转向更加强硬的明确信号。
几天后,日本驻美大使被召至美国国务院。国务卿赫尔面无表情地向他递交了正式照会。日本大使读完照会后,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意识到,美国终于不再满足于口头抗议和“道义禁运”,开始动用其政治和外交影响力,直接干预亚洲事务了。这背后,是西部资本巨头出于自身生存恐惧而成功煽动起来的民意浪潮。
罗斯福坐在白宫里,静静地等待着东京的反应。他知道,对日本施压的序幕已经拉开,而这场大戏的幕后推手之一,正是那些刚刚在税收问题上与他激烈博弈的西部财阀。在更大的地缘战略威胁面前,国内的政治对手,有时会意外地成为推动国家战略的同盟军。美国的远东政策,在资本力量的驱动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喜欢美利坚望族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美利坚望族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