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根财团抛售政府债券
- 洛克菲勒基金会悄悄资助民主党地方候选人
- 福特汽车关闭半数工厂,工人暴动
财政部长安德鲁·梅隆(美国最富有的人)终于敲响白宫大门:
“总统先生,要么我们改变规则,要么规则会改变我们。”
梅隆向胡佛提交三套计划:
① 自由放任派(原教旨主义)
- 继续削减企业税
- 让破产银行自生自灭
- 结果预测:社会革命概率67%
② 有限干预派(梅隆倾向)
-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RFC)向大银行注资
- 对富人象征性增税(实际漏洞百出)
- 结果预测:拖延崩溃2-3年
③ 激进干预派(民主党主张)
- 联邦直接雇佣失业者(类似后来新政)
- 拆分垄断企业
- 结果预测:资本集团叛变
胡佛用红笔圈出第二项,颤抖着签了字。
RFC的操作逻辑:
- 向大银行放贷(但银行继续抽贷逼死中小企业)
- 收购铁路优先股(实际控制权给摩根)
- 完全忽略失业救济
特纳在内部备忘录批注:
“这是用酒精治疗癌症——短期兴奋,长期坏死。”
但他仍通过海勒姆州长拿到$1200万RFC贷款——用于改造钢厂“国防设施”。
1930年,美国经济深陷大萧条,失业率飙升,工农业濒临崩溃。为保护国内产业,胡佛总统与财政部长安德鲁·梅隆(Andrew Mellon)共同制定了以《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政策,试图通过高关税筑起贸易壁垒,挽救美国经济。
1. 核心政策:《斯姆特-霍利关税法》(1930年)
目的:
- 保护农业:提高农产品关税,挽救濒临破产的美国农民。
- 扶持工业:限制外国工业品进口,提振国内制造业。
- 应对失业:理论上,减少进口可增加国内就业机会。
内容:
- 对超过20,000种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平均税率从40%升至近60%。
- 受影响最严重的商品:
- 农产品(如小麦、棉花、羊毛)
- 工业品(如钢铁、汽车零部件、化学品)
决策过程:
- 胡佛起初犹豫,担心引发贸易战,但在梅隆及国会压力下最终签署。
- 梅隆支持,认为“保护国内市场优先于国际贸易”。
特纳看着这些政策,心中不禁涌起一阵狂喜,他转头对克莱伦斯说道:“胡佛这下可真是完蛋了!这简直就是政治自杀啊!”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难以抑制的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胡佛政府的垮台和罗斯福的胜利。
“我们现在完全可以全力以赴地帮助罗斯福竞选下一届总统了!”特纳接着说道,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然而,他的思绪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眼前的政治局势上,而是进一步联想到了后世的国际形势。
“你看,川宝的那套关税三板斧,不就是学胡佛的吗?”特纳冷笑着说,“他只顾着挥舞这些大棒,完全不顾及后果。”
他摇了摇头,继续分析道:“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了,各国都会对胡佛政府的这种单边主义行为采取反制措施。”
特纳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局势的担忧,他深知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只会引发更多的贸易争端和国际摩擦。
喜欢美利坚望族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美利坚望族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