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搞懂核心数:2025前三季度机器人“卖疯了”
咱们先把最直观的数字摊开讲——2025年前三个季度,国内机器人产业直接“杀疯了”,产量和营收都创下了新高,而且是超过了去年一整年的水平。
先看两个关键数据:
- 工业机器人:前三个季度产量干到了59.5万台,注意是“前三季度”,而2024年一整年的工业机器人产量,都没到这个数;
- 服务机器人:产量更夸张,直接干到1350万套,同样把2024年全年的产量甩在了后面。
再看营收:整个机器人行业的营收,和去年同期比涨了29.5%。啥概念?相当于去年前三季度赚100块,今年直接赚129.5块,这增长速度在制造业里算是“坐火箭”级别的了。
可能有人会问:“机器人这东西不是早就有了吗?咋突然卖这么好?”其实这不是“突然”,是之前技术、市场、政策攒的劲儿,到2025年集中爆发了——就像种地,前面施肥、浇水、除草,到了秋收季,自然就结出大果子了。
二、工业机器人:“焊装大佬”撑起半边天,专盯高端产业
工业机器人就是在工厂里干活的“机器工人”,比如拧螺丝、焊零件、搬重物,不用吃饭、不用休息,干得又快又准。2025年前三季度,这部分的增长主要靠“焊接装配类机器人”撑着,咱们拆开来细说。
(一)“焊装机器人”占了60%:工厂里的“焊活一哥”
工业机器人里,焊接装配类机器人占了超过60%的份额——也就是说,每10台卖出去的工业机器人里,有6台是用来“焊接”和“装配”的。
为啥这类型这么火?因为现在国内的高端制造业(比如新能源汽车、3C电子)正在疯狂扩产,这些行业最缺的就是“能焊精密零件、能快速装配”的工人,而焊装机器人正好能顶上。
举个例子:新能源汽车的车身,是由很多钢板零件拼起来的,需要大量的焊接工序——以前人工焊接,不仅速度慢,还容易出现焊缝不匀、漏焊的问题,影响车身强度;现在用焊接机器人,能精准控制焊接的温度、速度、位置,1分钟能焊好几个点,而且每一条焊缝都一模一样,完全不会出错。
再比如3C电子(手机、电脑这些)的装配:手机里的芯片、电池、摄像头,都是很小的零件,人工装配不仅费眼睛,还容易把零件碰坏;用装配机器人,能靠高精度的机械臂,把0.1毫米的零件精准装到对应的位置,1小时能装几百台手机,效率是人工的好几倍。
现在新能源汽车和3C电子行业,几乎是“建一个新工厂,就要买几百台焊装机器人”,这直接把焊装机器人的需求给拉满了。
(二)主要盯准两大行业:新能源汽车和3C电子
焊装机器人卖得好,核心是新能源汽车和3C电子这两个“大户”在疯狂下单。
先看新能源汽车: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同比涨了40%以上,各大车企(比如比亚迪、特斯拉、蔚来)都在扩产能——建一个新能源汽车工厂,光焊装车间就要投入上千台焊接机器人,这订单量能小吗?
而且现在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卷,不仅要产能高,还要“智能化”:很多车企的工厂已经是“黑灯工厂”(不用开灯,机器人自己干活),从车身焊接到零件装配,全是机器人包办,这就需要更多的工业机器人来支撑。
再看3C电子:手机、电脑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比如每年新出的手机,外观、内部结构都会变,需要重新调整生产线——以前调整生产线要培训工人,现在用工业机器人,只需要更新一下程序,就能适应新的装配要求,比人工灵活多了。而且现在3C电子的出口量也在涨,海外订单多了,工厂自然要多买机器人来提高产能。
(三)工业机器人的“优势”:工厂为啥宁愿买机器人也不招人?
可能有人会说:“招人不是更便宜吗?为啥工厂要花大价钱买机器人?”其实对工厂来说,买机器人是“长期划算”的买卖,咱们算笔账就明白了:
假设一个工厂需要10个焊接工人,每个工人月薪8000块,一年工资就是96万;再加上社保、公积金、食宿,一年至少要花120万。而且工人会请假、会疲劳、会出错,还可能因为工资低跳槽。
而买一台焊接机器人,大概要20-30万,10台就是200-300万——看着比人工贵,但机器人能用5-10年,平均下来每年只要20-60万,比人工便宜一半以上。而且机器人24小时能干活,不用休息,效率是人工的2-3倍,还不会出错,能减少次品率。
比如某新能源汽车工厂,以前用100个焊接工人,一年人工成本1200万,次品率5%;买了100台焊接机器人,一次性投入2500万,每年维护费50万,次品率降到0.5%——不仅每年省了1150万人工成本,还少了很多次品损失,不到3年就能收回机器人的成本,后面都是纯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白话聊透人工智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白话聊透人工智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