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枉费如兰的一番表演,年末各州府总结本年度地方政绩时,盛宏的全套新式记账法,随着扬州府的年终总结奏折,一起发往了汴京城。
加上王家背后的使力,奏折被顺利的送到了御前。
最先表现出对新式记账法热烈欢迎的是户部左侍郎,正是年底盘账到让人头秃的时候,这表格一出他们这些整日跟数字打交道的,最先看出了此法的价值。
于是这一年盛宏的考评不仅被顺利的记了个上佳,还在官家和户部那里挂了名号,甚至还随着过年的节礼,宫里特意有赏赐送来。
盛老太太:“这些赏赐也是有说头的,若单是宫制的形制,也不过是内廷采买的进上之物作为赏赐。
但内造之物就不一样了,是由专供内廷的造办处按照上令,专门做出来的恩赏之器,不仅数量稀少且珍贵,每一项赏赐还会有专属的记录和标记……”
如兰旁听着祖母的小班儿鉴赏课,心里默默点了点头:这就是送普大帝的日常系礼物华*手机,和送正式的、带编号的国礼瓷的区别了呗~
差不多的时间,在青州任知府的王舅舅一家,也在说着妹夫盛宏。
王舅舅:“母亲,这次咱们的伸手帮忙可不算是白搭啊,听说尚书省对妹夫这次所奏的记账法极为满意,甚至有传言等他将来升迁回汴京,是必要被户部要去的。 ”
王老太太:“没想到啊,盛家倒是好运道……”
原本她替大女儿仔细挑选的康家,既有爵位康海丰本人也是进士出身前途光明的,谁知这些年倒是越来越衰落下去。
而被她看轻的盛家,反而日益繁茂了起来,这反差让王老太太的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好像证明她的眼光错了一般。
王舅妈看着兀自高兴的丈夫和表情略微尴尬的婆母,举起手里的帕子按了按唇角,掩去嘴边的一抹讥讽。
两个小姑子王若与和王若弗她都不喜欢,但非要论的话,她宁愿跟蠢一点的王若弗打交道。
况且都是消耗公爹王老太师的人情,与其将这些人情填到康王氏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上,还不如扶一把家世暂时微弱的盛家呢。
起码盛家有出息了,将来好歹能跟自家同气连枝相互扶持,花在狼心狗肺无德无能的康家,那就是肉包子打狗!
王舅妈:“二妹妹前日随着年礼送来的信里还说,如今扬州距离青州近了,正月里她要和家人一起来探望母亲呢。”
盛家即将来做客这个消息,真正高兴的只有王舅舅,他倒不是跟王若弗这个二妹感情多深,而是作为王老太师的独子,他也是有一腔想要进步的心的。
然而其人资质平庸,年轻时科考跟二妹夫一样只得三榜出身,比大妹夫康海丰的二榜差了一层不说,他外放几年还没攒够政治资本父亲就去世了。
当今的官家看在他配享太庙的父亲的份上,给他从六品提溜到了四品知府,可是几年下来也没什么擢升的机会。
眼下看着隔壁的妹夫仿佛有了晋升的机缘,他这不也想取取经吗~
正月初七,把家里的事儿都托付给老太太,盛宏夫妇带着所有的孩子一起启程,去300里外的青州探望外祖母和舅舅。
本来照着王若弗的意思,肯定是只带自己的孩子华兰、长柏和如兰的。
可是如兰想着这个年月出门的机会少,尤其是女孩子,反正现在出个门都是要大包小裹的准备许多东西的,多几张嘴也就是多点行李和下人的事儿,那就都出去见见世面吧。
这一年多她跟明兰小萝莉相处还算愉快,就算是清高的墨兰,在宋夫子的正确引导和祖母的循循善诱下,也只是个聪明又有点傲娇的小女孩,远没有电视剧里那么虚荣和讨人嫌。
于是如兰就跟母亲吹起了耳旁风:什么好容易把明兰墨兰教的正常点了,他们出门半个月,再让林小娘跟三哥哥四姐姐说些有的没的,或者卫小娘给六姑娘灌输点小家子气的言论,岂不是前功尽弃了?
要说这一年来如兰带着一帮小女孩,没少给便宜妈送温暖和彩衣娱亲,老公是个只爱跟小妾谈情说爱、用得着朝前用不着朝后的渣男,那情感需求就由孩子的天伦之乐填补吧!
本就是个心软耳根子也软之人的王大娘子,被一群花骨朵儿一样的小女孩儿天天围着,母亲/婶娘的甜甜叫着,谁还愿意搭理开始留胡子逐渐“年老色衰”的主君,和越长越像老爹一板一眼的儿子啊。
况且刘妈妈说的对啊,家里的女孩子将来都是要出嫁的,不管是嫡女庶女,在外代表的都是他们盛家,若是四丫头和六丫头畏畏缩缩不成样子,她的华儿和如儿也没面子啊。
自己就把自己哄好的王大娘子,虽然依旧不待见林小娘和卫小娘,但是对两个庶女没那么排斥了,也愿意看她们越来越好。
就这样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去青州走亲了。
如兰这么积极,除了想出门放风,也是想去舅舅家解决隐患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综影视:死后入编角色扮演部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综影视:死后入编角色扮演部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