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琳抱着一摞摇摇欲坠的设计图纸,像只无头苍蝇在输电线路部办公室里转悠。这是她入职XX电力设计院的第三周,却仍然没有固定的工位。
“小赵,先坐那儿吧,李明出差了,下个月才回来。”部门主任王建国随手一指角落里的空位,便匆匆走进会议室。这样的安排已成常态——新人在出差同事的工位上“打游击”。
赵琳小心翼翼地把图纸放在那张不属于她的办公桌上。桌面除了一层薄灰,还留着前主人的痕迹:一张夹在台灯罩上的家庭合照,几支散乱的笔,还有抽屉里锁着的不知什么私人物品。每次坐在这里,她都有种闯入他人领地的负罪感。
“又来找地方啊?”同事张姐端着茶杯经过,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悯,“我们部门就是这样,工位比变电站的黄金间隔还紧张。”
赵琳勉强笑了笑。她是院里今年招聘的八名应届生之一,怀揣着参与国家特高压电网建设的梦想而来,却没想到首先面临的挑战竟是找到一席之地安放自己的笔记本电脑。
办公室原本设计容纳四十人,现在硬是塞了五十多张办公桌。走道窄得只容一人通过,两人相遇就得侧身。插座成了稀缺资源,同事们不得不自备插线板,像蜘蛛网一样从墙角延伸出来。
更让赵琳焦虑的是,没有固定工位意味着没有归属感。她的个人物品每天都得收拾带走,生怕落下什么妨碍了工位的主人随时归来。这种临时感让她觉得自己像个过客,而非这里的一份子。
转机出现在周五下午。
“后勤管理部派人来考察工位紧张问题,大家配合一下。”王主任在部门群里发了通知。
周一早晨,办公室里罕见地骚动起来。三位后勤部的同事拿着卷尺和笔记本,在工位间穿梭测量、记录。赵琳注意到为首的是个约莫三十出头的女性,短发利落,眼神专注,胸前别着的工牌上写着“陈静”。
“这里走道宽度只有六十公分,不符合消防规定。”陈静对身旁的同事说,声音不大但足够清晰。
赵琳正低头整理图纸,忽然听到有人叫她的名字。
“赵琳是吗?我是后勤管理部的陈静。王主任说你是最新入职的,想听听你对办公环境的感受。”
赵琳抬起头,对上陈静询问的目光。周围几位同事也看了过来,她顿时感到一阵压力。
“还...还好,就是有时候找地方工作不太方便。”她谨慎地选择措辞。
陈静微微一笑:“能具体说说吗?”
也许是陈静温和的态度给了她勇气,赵琳深吸一口气,决定说出实情。
“我没有固定工位,每天得找空位坐。这意味着我不能在办公室存放任何个人工作资料,每天要背着所有文件上下班。有时候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位置,却发现没有可用的电源插座。最麻烦的是,当你刚进入工作状态,工位的主人突然回来了,你又得收拾东西另找地方。”
她顿了顿,补充道:“这不仅仅是不方便,还影响工作效率。上周我为陇东-山东特高压项目做的初步设计,就因为图纸来回搬运,弄丢了两张重要标注页,差点耽误提交时间。”
陈静认真记录着,不时点头。周围的同事也开始小声附和。
“是啊,我们部门出差的人多,工位轮换太频繁了。”
“插座严重不足,笔记本电脑经常用到一半就没电了。”
“新来的同事连放安全帽的地方都没有...”
考察组离开后,办公室又恢复了往常的忙碌。但赵琳心里却泛起一丝希望——也许这次,情况真的会有所改变。
两周后的部门例会结束时,王主任叫住了正要离开的赵琳。
“小赵,后勤部拿出了工位改造方案,他们特意提到你的反馈很有价值。这个项目由陈静负责,她希望你能加入改造小组,代表我们部门提建议。”
赵琳愣住了。她只是个新人,参与这样的行政事务完全不在预期之内。
“别担心,就是提供些专业视角。”王主任补充道,“输电线路设计有其特殊性,后勤部需要了解我们的实际工作需求。”
第一次改造小组会议在周三下午召开。赵琳带着忐忑和一丝兴奋走进会议室。陈静热情地招呼她坐下,介绍了另外两位小组成员:后勤部的老张和人力资源部的小刘。
“我们的任务是在不扩大现有办公面积的前提下,解决输电线路部的工位紧张问题。”陈静开门见山,“经过初步测量和数据收集,我提出了几个方案。”
陈静展示的PPT中,详细列出了调研结果:输电线路部实际在岗人员45人,长期出差人员平均15人,但工位总数只有40个。更触目惊心的是,通过一周的工位使用情况监测,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工位在上班时间空置率超过50%。
“这意味着什么?”陈静看向在座的各位,“意味着我们不仅缺工位,还在浪费工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电力设计院的日常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电力设计院的日常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