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部的走廊尽头,挂着一幅褪色的电网分布图,边角微微卷起,像是经历了太多手指的摩挲。吴解站在图前,目光却穿透了那些纵横交错的线路,落在虚空处。已是晚上九点,整栋电力设计院大楼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只有变电部办公室还亮着几盏孤零零的灯。
他口袋里揣着前土建综合科科长王明辉临走时塞给他的纸条:“。”
三个月了,他依然能想起王科长说这话时眼角的皱纹里藏着的无奈和期许。王科长在变电部十五年,离开前力荐吴解接任。设计院高层几经讨论,最终采纳了这个建议——年仅三十五岁的吴解,成了变电部土建综合科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科长。
“年轻干部有冲劲,能带动变革。”副院长在任命会上如是说。
吴解当时只觉肩头一沉,如今却感到那重量几乎要压碎他的脊梁。
“科长,还不走吗?”赵工提着背包从办公室出来,声音疲惫。
“就走,你路上小心。”吴解回过神来,勉强笑了笑。
赵工点点头,欲言又止,最终还是转身离去。吴解知道他想说什么——又一个周末要加班了。
回到办公室,吴解的目光落在墙角那张空置了两个月的办公桌上。那是李工的座位,变电部最资深的电气设计师,因严重腰椎间盘突出医生强制休假三个月。紧接着是张工,突发心肌梗塞,幸好抢救及时;小王,怀孕出血需卧床保胎;老陈,父亲病危回老家照料……
短短三个月,土建综合科十六人的团队,四人长期病假,两人被借调到新成立的新能源事业部,实际在岗的仅剩十人。而设计任务量,不降反增。
吴解走到白板前,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项目进度。红色标记的“紧急”项目已有七个,黄色“重要”项目十一个。他拿起笔,在“滇西变电站扩建”后面又添了一个红色三角。
“又在标记你的‘红色警戒区’?”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
吴解不用回头也知道是刘工——变电部资格最老的设计师,还有两年退休,是部门里唯一敢直言不讳的人。
“刘工,您也没走。”
“看你办公室灯还亮着,过来聊聊。”刘工踱步进来,花白的头发在荧光灯下格外刺眼,“听说院里又要压缩工期了?”
吴解放下笔,揉了揉眉心:“滇西项目,甲方要求提前两周交付。”
“不可能。”刘工斩钉截铁,“现在的人手,能按时完成就烧高香了。”
吴解何尝不知。但他更清楚,上周的生产调度会上,副经理已经明确表示:“市场不景气,设计院面临激烈竞争,我们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再难也要顶上去。”
顶上去。说得轻巧。
吴解想起上周五发的工资条,实发金额比去年同期少了近三分之一。设计院实行绩效工资制,任务量增加但设计费标准下降,加上几个大项目回款延迟,直接影响了全员收入。
收入锐减的阴影笼罩着整个变电部各科室。小杨上个月刚生了二胎,私下找他询问是否有额外补贴;老赵房贷压力大,已经开始打听外面的工作;几个年轻人则明显减少了加班时间,到点就走——既然多劳不多得,何必拼命?
最让吴解无力的是,今天上午的生产协调会上,新疆业主项目经理明确提出他们人手不足,希望设计院土建设计师现场工代服务。
“土建综合室十六人,现在实际在岗才十人,派谁支援?”吴解当时几乎要拍案而起。
但副经理的裁决更让人心寒:“土建综合室确实任务饱满,这样吧,让建筑专业的同志辛苦一下,学学土建设计,互相帮衬嘛。”
荒唐!吴解内心咆哮。让建筑设计师去做土建设计,就像让内科医生去做外科手术,看似都是医生,实则专业鸿沟巨大。更何况,建筑设计师们并非无事可做——他们正忙着院里重视的形象工程“三维设计标准化研究”,那是能拿奖、出政绩的项目。
会后,副经理单独留下吴解:“小吴啊,理解你的难处,但年轻干部就要经历这种考验。王科长极力推荐你,说你最有韧性,我相信你能在荒野中杀出一条路来。”
荒野求生。原来王科长早就预料到了。
吴解从回忆中抽身,发现刘工正盯着他看。
“上面不给解决方案?”刘工问。
“让我们自己克服。”吴解苦笑,“建筑的学干土建,土建的学干建筑,全能发展。”
“放屁!”刘工难得爆了粗口,“什么全能,就是逼人跳楼。一丁点不专业设计的差错都会出人命!他们知道吗?”
吴解沉默。他知道,太知道了。去年某电厂事故,就因为一个不起眼的接地设计错误,造成两名工人重伤。设计院背负全责,降级处分,相关设计师被吊销执照。
“我可能...坚持不下去了。”吴解轻声说,话一出口自己都吓了一跳。他从未在部下面前显露过软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电力设计院的日常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电力设计院的日常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