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第二天,杨明破天荒地请了半天假。他需要时间独处,需要画笔和颜料来整理自己的情绪。
画室里,他调出大片的灰色和蓝色,任由画笔在画布上宣泄。不知不觉间,一座变电站的轮廓浮现出来,而在它的背面,深紫色的阴影被拉得异常长,几乎吞噬了整个画面下半部分。
“愤怒,但克制。”周老师不知何时站在他身后,“你的技术越来越成熟了。”
杨明放下画笔,叹了口气。
“职场那点事?”周老师了然于心。
杨明点头,把这段时间的郁结一一道出。
周老师安静地听完,指着那幅画说:“明,你只注意到了阴影,却没发现阴影的存在,本身就证明了光的方向。”
七月,项目遭遇了真正的危机。一连串的技术失误累积,导致初步设计方案被省公司退回重审。奇怪的是,追责时,矛头却指向了杨明。
“杨工,这份图纸是你签的字吧?”院里质量分析会上,有人拿出了一份有明显错误的局部设计图。
杨明愣住了。他记得清清楚楚,这份图纸是刘浩坚持要那么设计的,当时他还提出过反对意见。但现在,存档的版本上只有他的签名。
会议结束后,杨明独自留在会议室。窗外的天空乌云密布,一场夏日的雷暴雨即将来临。他第一次开始认真考虑辞职。
手机震动,是林静发来的消息:“爸情况不好,速来医院。”
杨明匆忙赶到医院,岳父突发脑溢血,需要立即手术。手术费用预计二十多万,林静急得眼圈发红。杨明握紧她的手:“别担心,有我在。” 他看着她苍白的脸,那双总是沉静如水的眼睛里此刻满是慌乱,这让他心头一紧。
那一刻,他意识到自己不能任性辞职。他需要这份工作,需要稳定的收入来支撑这个家。
第二天,杨明正准备去财务科询问预支工资的事,赵志强却把他叫到办公室。
“听说你家里有困难?”赵志强递给他一个信封,“院里特批的困难补助,从工会经费出的。”
杨明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五万元的支票。
“这...”
“收下吧,院里不会亏待真心付出的同志。”赵志强意味深长地说,“另外,省公司有个新能源研讨会,下周在上海举行,你代表院里参加吧。换换环境,也学习学习新东西。”
杨明隐约觉得这事与刘浩有关,但急需用钱的他,已经没有拒绝的余地。晚上,他把支票交给林静时,她只是轻轻握了握他的手,什么也没问。她的静默和理解,反而让他感到一种支撑。
上海之行让杨明暂时离开了设计院的纷扰。研讨会上,他意外遇到了大学同学沈钧,现在是一家知名新能源企业技术总监。两人聊起各自的工作,沈钧直言不讳:
“刘浩?是不是有个舅舅在省公司?难怪了。不过杨明,以你的能力,何必在那受气?来我们这儿吧,薪资翻倍,凭本事吃饭。”
当晚,杨明站在酒店房间的落地窗前,俯瞰黄浦江两岸的灯火。每一盏灯背后,都是一个运转的系统,就像他设计的电网,看似复杂,实则有着清晰的逻辑。而人际关系这张网,却远比电力系统更难捉摸。
回程前一天,杨明抽空去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在一幅巨大的油画前,他驻足良久——画面上,无数线条交错缠绕,形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但在网的边缘,有几根线条顽强地伸出,指向画布之外的自由。
那一刻,他突然明白了什么。
回到设计院,杨明发现项目组气氛微妙。原来,他离开的这几天,刘浩擅自决定了一个关键设备选型,后来被发现该设备不符合最新安全标准,导致已采购的材料全部报废,造成近百万损失。
更让杨明惊讶的是,这次赵志强没有像往常一样替刘浩开脱,而是在全院通报批评。
“怎么回事?刘浩的护身符不灵了?”午饭后,老李低声对杨明说。
下午,答案揭晓。省公司纪检组入驻设计院,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巡视”。与此同时,设计行业内正掀起一场反腐风暴,多家设计院被查出违规问题。
一周后,消息灵通的老张带来了重磅新闻:刘浩的舅舅因涉嫌严重违纪,被省纪委带走调查。
树倒猢狲散。刘浩突然变得低调许多,甚至请了年假,消失在众人视野中。
八月末,设计院召开全员大会。院长在会上宣布了一系列人事调整,其中一项是:因变电站项目表现突出,杨明被提拔为设计部副部长。
同事们纷纷向他表示祝贺,但杨明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欣喜。他想起上海那幅画——当你在网中挣扎,以为终点是破网而出,但或许真正的自由,在于你如何看待这张网。
当晚,设计部为杨明举办庆功宴。酒过三巡,赵志强特意坐到他身边:
“小杨,我一直很欣赏你的能力。之前有些事,是形势所迫,希望你能理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电力设计院的日常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电力设计院的日常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