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出一张关键的应力对比图:“大家请看,这是有无褥垫层两种工况下,桩顶和承板底部的接触应力分布模拟对比。可以看到,取消褥垫层后,应力分布并未出现恶性集中,最大值仍在混凝土抗压强度允许值之内。”
详实的数据、清晰的逻辑、加上直观的模拟动画,构成了有力的回应。孙教授盯着屏幕,眉头紧锁,似乎在努力寻找模型中的漏洞,但一时没有开口。会场里响起了低低的议论声。几个原本对取消褥垫层持保留态度的专家,表情也缓和了不少。
赵辰感觉手心有点湿,心里悄悄松了口气。看来,前期大量的调研和模拟计算工作没有白做。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地看着双方交锋的首席专家李建国,轻轻咳嗽了一声。所有的议论声立刻消失了,目光重新聚焦到他身上。他放下一直拿在手里转动的笔,双手交叠放在桌上,身体微微前倾,视线越过镜片,精准地落在赵辰脸上。那目光平静,却带着一种洞穿力。
会议室里安静得能听到空调压缩机启动的轻微震动声。
“王工,”李建国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你刚才关于混凝土强度和褥垫层的解释,听起来有一定道理。数据、案例、模拟,准备得很充分。”
他话锋一转,语气陡然变得极其锐利:“但是,你所有的分析和计算,都是基于‘新、旧基础作为一个整体均匀沉降’这个理想前提。我想问你一个更根本的问题——”
他刻意停顿了一下,让悬念在空气中弥漫。
“你如何定量分析和证明,三十年前的这些旧基础,和我们这次将要浇筑的新扩建基础之间,在未来数十年运行荷载、地下水位变化、以及土体长期蠕变的影响下,不会产生有害的差异沉降?”
他伸出手指,虚点着图纸上连接新旧设备的关键构筑物——“特别是,架设在由新旧基础共同支撑的220千伏钢构架?”
他的声音抬高了些,带着金属的质感:“220千伏钢构架,是刚性连接!它对基础之间的微小差异沉降极其敏感!你计算书里那个‘满足规范要求的平均沉降量’没有意义!我要的是差异沉降!是具体数值!是保证!”
他几乎是一字一顿地抛出最终的问题:“你,如何用确凿的计算和可靠的措施来证明,这种潜在的差异沉降,不会导致钢构架内部产生过大的次应力,最终在某个寒冬或者酷暑,因为温度应力的叠加,导致其法兰连接螺栓被剪断,或者更糟——钢管本身断裂?”
“哗——”
这个问题像一块巨石砸进平静的水面,激起一片压抑的惊呼。钢构架断裂!那是可能导致区域性停电事故的严重问题!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目光齐刷刷地射向赵辰。就连之前被数据说服的几位专家,也露出了凝重和怀疑的神色。
是啊,平均沉降满足要求,不代表新旧基础之间不产生错动。那段刚性连接的构架,就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赵辰感觉自己的心脏猛地收缩了一下,血液似乎瞬间冲上了头顶,耳边嗡嗡作响。差异沉降……构架……断裂……这是他预案中风险等级最高、但也认为发生概率较低的情况,没想到被李首席如此尖锐、如此具体地当面抛了出来,直指核心。
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空气仿佛变成了粘稠的胶质,让他每一次呼吸都感到费力。他能感觉到从四面八方投射过来的目光,有关切,有审视,更有毫不掩饰的等着看他如何应对的期待。时间,好像在这一刻被拉长了。
他看到李建国首席那双隐藏在镜片后的眼睛,平静无波,却带着洞察一切的审视。
几秒钟,却漫长的如同几个世纪。
赵辰深吸了一口气,这口气吸得很深,仿佛要将胸腔里那份突如其来的悸动压下去。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当众合上了面前那份厚厚的汇报PPT。
这个动作让在场的人都愣了一下。
然后,他俯身,从脚边的公文包里,取出了另一个略显古旧的深蓝色硬皮文件夹。文件夹的边角已经有些磨损,显然经常被翻阅。他将其轻轻放在桌上,发出“啪”的一声轻响,在这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
他抬起头,迎向李建国首席那锐利的目光,脸上没有任何被冒犯或者慌乱的神情,反而异常的沉静。
“李首席,”他的声音恢复了一贯的平稳,甚至比刚才更加清晰、冷静,“您提出的这个问题,正是本项目地基基础设计最关键,也是我们投入精力最多的核心难点。它超越了常规的、满足平均沉降的计算范畴。”
他打开那个深蓝色文件夹,里面并非整齐的打印稿,而是夹杂着大量手写公式、草图和各种彩色标签的复杂文件。
“关于新旧基础差异沉降及其对钢构架的影响,我们单独完成了专项分析报告。并未放在汇报主文件中,因为它涉及的理论和计算更为复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电力设计院的日常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电力设计院的日常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