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两百万亩良田若尽数发卖,购田者必为豪商巨贾,甚或是两淮余孽。”
“届时八大盐商虽倒,新贵又起。”
“如此循环,于国朝有损无益。”
话音落下,乾清宫内寒意骤生。
雍熙帝目光一凛,仿佛已预见两淮再度陷入权钱交织的泥潭。
八大盐商势力膨胀,勾结成奸,致使盐运与地方政务陷入混乱。
先生。
您有何高见?
雍熙帝目光转向邬思道,静候良策。
邬思道略作思索,答道:陛下可拨半数田地,由锦衣军直接分予两淮贫民。
责令地方官府重造田契,严防官吏与商贾勾结,中饱私囊。
余下六百万亩中,以四百万亩设皇家农庄,招募佃户耕种。
粮秣充盈,则社稷安稳。佃农可仿宋制团练,闲时操演,虽非精锐,亦可备不时之需。
百万佃农化为兵卒,江淮防线固若金汤。
雍熙帝神色变幻。
千万亩良田,半数济民,四百万亩屯粮,仅余两百万亩发卖,仍可得银四千万两。虽需分批处置,已足供施展。
苏培盛。
即刻去办。
遵旨。
大太监苏培盛急遣内务府接管田契,协同锦衣军落实细则。锦衣卫遍布州县,正宜督办此事。潜龙卫等暗探机构则不便明面行事。
陛下。
贾玚江淮之举恐引朝野震动,需早作防范。
邬思道再度进言。
雍熙帝淡然道:贾家子献此大礼,朕岂能无回?
江淮奏章一律留中不发。
闻贾玚护送林如海之女南下,二人当有私谊。着林如海擢两淮盐运使兼江宁巡抚。
苏培盛,速呈吏部候选名单,朕要亲定江淮官员。
奴才这就去办。
苏培盛急遣小太监筹备。此番江淮官缺逾百,雍熙帝意在安插心腹,掌控要津。
即便将部分利益分配给朝中各派系,皇帝一派依然能保留可观的份额,尤其是漕运总督这个关键职位。
当夜,乾清宫通宵达旦亮着灯火。
雍熙帝仔细审阅吏部呈报的官员名录,大量提拔心腹亲信。
其中,漕运总督一职由皇后胞弟凌翀担任。
随着一道道圣旨颁布,仅这一晚宫中就派出了数百名锦衣卫缇骑。
许多人尚未反应过来,凌翀已率领数百禁军南下接管漕运兵权。
这番部署彰显了雍熙帝与贾玚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两位同样胸怀天下的男子首次如此配合。
同一夜晚。
大明宫同样灯火辉煌。
贾家小子做了件大事。
他完成了朕想做却始终不敢实施的事。
身着龙袍的太上皇在寝宫内来回踱步,脸上写满赞许。
两淮地区关系着全国盐运命脉,更是大运河南北交汇的漕运枢纽,牵一发动全身。
坐在龙椅上,任何动作都需慎之又慎,稍有不慎就会动摇朝局。
江南文人在朝中的影响力日益壮大,这也是太上皇在位时对江淮地区心存顾虑的原因。
谁能料到贾玚行事如此雷厉风行,借镇江三卫叛乱之机,一夜之间肃清了江淮官场。
更从八大盐商及江淮官员府邸搜出大量罪证,令人无从辩驳。
至此,这颗寄生在帝国心脏的毒瘤终被彻底清除。
太上皇。
扬州传来急报。
应天兵部尚书钱有文、刑部尚书张鋆串联多名官员,准备联名弹劾秦国公。
据悉,这二人正是江淮官场的幕后主使。
大明宫总管戴权恭敬禀报。
太上皇冷笑一声,语带讥讽:这便是 ** 优柔寡断酿成的苦果。
若非 ** 当年心慈手软,留下这些前朝逆臣、东林残余。
何至于朕继位时,江南已成尾大不掉之势,连江淮都落入东林余党掌控。
此言一出。
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连戴权都屏息垂首,不敢出声。
太上皇这是在指责太祖,如此言论若传出去,必将震动整个大乾朝野。
在场众人谁敢妄加评议?
命潜龙卫整理这些人的名单,交给贾家小子。
“老四若连这份厚礼都不懂回敬,那他也别坐这龙椅了。”
“遵命。”
戴权眼皮猛地一跳,连忙躬身应诺。
将这份名单交给贾玚,无异于让他在江南官场大开杀戒。
戴权当即退出大明宫,着手安排此事。
......
次日拂晓,晨光微熹。
金陵码头。
“主子,这地方真热闹,比起神京城也不差。”
亲卫统领虞慎惊叹道。
作为从三千霸王铁骑中选拔的将领,他自被召唤以来只在北方活动。
此番南下,扬州、金陵这些江南名城,都是头回得见。
“江南锦绣地,金陵 ** 州。”
喜欢红楼:开局融合项羽模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红楼:开局融合项羽模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