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这封信,写的很有水平。
信中,曹操没有提及战事,没有提及贺奔那两个神奇的锦囊。
只是单纯的问候。
“……兄于军旅之中,每至夜深人静,常思贤弟之风采,尤念贤弟病体,夙夜忧叹,寝食难安……”
“……未知近日身体可有好转?饮食起居可还顺遂?万望贤弟善加珍摄,勿以俗务为念,安心静养为要……”
“……若有需用之物,或觉居处不适,只管直言,子廉自会飞马报我,兄必为贤弟筹措妥当……”
“……春寒料峭,望贤弟务必添衣保暖,谨防风寒……”
“……药石之事,更需按时,此乃根本,切莫因一时嫌苦而轻忽……”
贺奔看完,将信纸轻轻放在石桌上。片刻之后,他抬头看向曹洪:“有劳子廉将军亲自送信。孟德兄前线辛苦,还如此挂念于我,在下……实在惭愧。还请将军回话,就说我一切安好,让孟德兄不必分心,专心军务。”
曹洪立刻躬身:“先生放心,洪定将先生之言带到!”
曹洪离去后,德叔将贺奔扶着回到屋内坐下休息。
“德叔,你说,子廉将军来这小院找我,就只是为了送一封信?”贺奔似乎在自言自语,可还没等德叔的回答,贺奔便自己继续往下说道,“不可能,一封信而已,谁送不是送啊。除非曹洪是顺路,不然也犯不着让他这样一个领兵的将军亲自来送信,而且是送完就走。”
德叔依然没搭理贺奔,而是帮贺奔倒了一壶茶。
说起来,这个时代的茶和后世可完全不一样,茶的加工和饮用方式还比较原始,将茶叶与米、姜、盐等混合煮成类似蔬菜汤的东西,而且茶叶基本都是野生采摘,没有发酵或炒制,直接晒干或烘干保存;等到喝的时候,直接捣碎烹煮,因此味道比较苦涩,故常添加一些调料掩盖。
贺奔在贺家庄的时候,就研究怎么能喝到现代茶了,失败了许多次,总算鼓捣出一些茶叶来。
虽然工艺远谈不上成熟,味道也比不上后世名茶,但用热水冲泡后,那股独属于茶叶的清香苦涩,总算让贺奔找到了一点熟悉的慰藉。
此刻,德叔端上来的,便是贺奔自己捣鼓出来的贺氏清茶。
“德叔啊,你说……孟德兄这封信,真的只是问候吗?”贺奔放下茶杯,抬头看着德叔,“孟德兄一句战事不提,一句锦囊不问,反倒让我心里更不踏实了。”
其实,贺奔心里清楚,曹操写这封不痛不痒的问候信,其实是在等贺奔问他。
问他前线战事如何?问他锦囊是否应验?问他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这是一种无声的试探,也是一种耐心的较量。
“他呀,是在等我开口问啊……”贺奔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抹无奈的弧度,“我若问了战事,就显得我急不可耐。我若问了锦囊,就显得我居功自傲,或者急于证明自己。我若什么都不问,又显得我过于冷漠,或者……心虚。”
思索片刻后,贺奔看向德叔:“德叔,将这茶叶打包一份,送到孟德兄军中。我再手书一封,告知孟德兄此茶冲饮之法,如何?”
……
汜水关外。
华雄被斩,而且是以如此震撼的方式被斩,西凉军溃败。
联军大好局面,联军盟主袁绍却没有下令乘胜追击,而是继续在关外安营扎寨。
明明是声势浩大的讨伐董卓,却被袁绍玩成了汜水关团建。
有人问袁绍在等什么,袁绍说在等一个时机。
果然,有耐心的孩子运气都不会太差,这个时机,袁绍等到了。
……
华雄败亡的消息传回洛阳,董卓召见李儒、吕布等人商议对策。
李儒说道:“失了华雄,我军已经失了先机,也损了军心。联军盟主是袁绍,袁绍的叔叔太傅袁隗如今就在洛阳。若是袁隗和袁绍里应外合,则洛阳危矣!太师,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
董卓闻言,眼中凶光毕露,肥胖的脸上横肉抖动:“文优啊,你所言极是!咱家待他袁氏不薄,袁本初这厮竟敢举兵反我!传令下去,将太傅袁隗一家,满门抄斩!一个不留!首级……给我送到袁绍军前去!”
然后,就是袁绍终于等到了他的时机——他的叔父袁隗全家几十口人的首级,被董卓打包送到了自己的面前。
“董卓老贼!我袁本初与你势不两立!!”袁绍捶胸顿足,悲愤欲绝。
这位联军盟主看着叔父那死不瞑目的头颅,当场痛哭失声,几乎昏厥过去。
帐内众人见到袁绍如此,纷纷出言宽慰。不过再怎么宽慰,也说不到点儿上,毕竟大家都没死过叔父,而且是一死就死这么多。
一旁的曹操则是从袁绍的悲怆之中,看到了一丝……解脱。
袁隗作为袁氏在洛阳的代表,他的存在,本身就对袁绍这个盟主有着无形的制约。
如今袁隗死于董卓之手,袁绍在家族内部的地位反而更加稳固,更能以“为叔父报仇”的大义名分统领联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躺平失败,被迫在曹营当大佬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躺平失败,被迫在曹营当大佬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