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尘给吕雯的孩子取名为游新,寓意时代更迭,万象更新,又赐其表字瓿栋。
“瓿者,容器也。时待,你这是懒得装了是吧?”
尤英用胳膊肘捅了一下游尘的侧腰,笑道:
“你想让他囊括世间英才,和你一起荡平四海吧?”
“尤姐,你说说你,生的如此美丽,身怀绝世武艺,还有这等洞察力,加上我这位才貌双绝的夫婿,天下好事怎么就让你一个人占全了?”
尤英无语地白了一眼游尘,继续谈论正事:
“张掖太守和鸾本是当地豪强,趁着朝廷无暇他顾之际,此人通过联姻、结盟等手段,杀死前任太守,将张掖郡的军政大权牢牢掌控。
此人负隅顽抗,拒不投降,我令仲康与城中内应里应外合,趁夜夺了城池,一刀斩杀和鸾,又让伯泰尽诛其九族,以儆效尤。子敬正在出榜安民,讲解我军新律法,拣选干吏处理政务。
听闻酒泉、敦煌两地并无豪强一家独大,尤其敦煌郡还有部分大汉的戍边军士,只需要将和鸾首级传示两郡,再打上你汉前将军、千秋亭侯的旗号,他们必定开城投降。”
一切正如尤英这位虎头军师所料,酒泉、敦煌的守军见到游尘的大旗,纷纷开城投降。
自此,河西走廊重回汉人怀抱。
此时,西域有着大大小小几十个国家,以天山山脉为界限,天山以北,阿尔泰山的西南为北疆;天山以南,昆仑山脉以北的区域为南疆。而在南疆这边,沿着塔里木盆地边缘,有两条丝绸之路的通道,分别称北道和南道。
经过商议,游尘和尤英兵分两路,由他引兵出玉门关,拿下西域北道诸国;而尤英则率军走阳关,进军南道诸国。
“敦煌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想到即将与心爱之人分兵进击,游尘心有所感,于是写下了这首《送贝尔征南道》。
游尘将大军粮草运送至玉门关和阳关,留下王浚、陶侃二将分别把守两处关隘,又让马超去游说羌氏发兵,随他攻取西域。
王浚字彭祖,出身太原王氏,其母赵氏出身贫贱,因私生子身份不受家族待见。王浚奋发图强,练就一身过硬实力。正好赶上游尘扩军,王浚毛遂自荐,得军机堂首席贾诩,提拔为都尉,并举荐给游尘。游尘亲自考校,再次升迁为越骑校尉。一跃从白身变成校尉,王浚因此对贾诩和游尘感激涕零。
陶侃字士衡,豫章郡人,因家境贫寒,江东地区盗匪林立,而北方四州却一片繁荣,他因此拖家带口前往冀州定居。同样是赶上冀州大征兵,陶侃因出色的军政才能得游尘赏识,官拜领军校尉,对游尘忠心不二。
且说游尘兵出玉门关,他决定先拿下最近的车师六国,保证大军有一个安稳的后方,再以此为跳板,进军北道诸国。
车师前部、车师后部与东且弥、卑陆、蒲类、移支,组成车师六国,北与匈奴接,前部西通焉耆北道,后部西通乌孙。
蒲类后国、车师都尉国、车师后城国、西且弥、卑陆后国、单桓、等小国仅有几百至千余人口,便依附于车师六国。
这里既是交通枢纽,又是防御匈奴、乌孙的前沿,战略价值极高。
{北匈奴被鲜卑吞并,游尘击败轲比能后,将鲜卑草原一分为二,西部鲜卑交由现任南匈奴单于于扶罗统治,而东部/中部鲜卑则交由轲比能统治。}
由于汉朝与匈奴时战时和,车师六国在两股大势力之间反复横跳,且双方除了压榨,几乎没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利益,他们已经厌倦了这种寄人篱下,充当马前卒的抹布角色。趁着汉朝和鲜卑内乱,无暇他顾,车师六国达成协议,结为攻守同盟,共同应对其他势力的侵略。
游尘派出使者说明来意,遭到各国拒绝。
目前六国联军加起来有近六万胜兵,而游尘由于与尤英分兵两路,哪怕加上马腾、韩遂提供的援军,他麾下也不过也不过三万兵马。
{胜兵,即足以胜任士兵之意,就是西域士兵的称呼而已。}
见对方不愿归降,游尘便送上战书,约车师六国五日后于车师后国境内一决雌雄。
车师六国国王经过商议,认为游尘兵少,优势在联军这边,且若不出兵,汉军必然各个击破,最终应下战书。
面对车师六国五万联军胜兵,游尘令大将麯义、徐荣、吴懿、吴班、霍峻等人指挥两万步兵,他们手持长矛巨盾,固守阵型。
游尘则与吕布亲率骑兵迂回,攻击联军侧翼。
联军三次冲击汉军步兵军阵未果,每次都被天工阁二代连弩打击得怀疑人生。游尘、吕布二人率铁骑长驱直入,在敌阵中往来驰骋,七进七出,斩首万余。游尘、吕布分别生擒车师前部国王和移支国王。
当于扶罗的弟弟呼厨泉带着八万匈奴援军赶到时,战斗已经结束了。
此战,车师六国联军损失两万余人,狼狈逃入车师后部城池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汉末立志传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汉末立志传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