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塞纳河左岸
巴黎的第三天,行程表上意外地出现了一片空白。
徐静婉醒来时,套房内静悄悄的,李墨已经不在。床头柜上压着一张便签,是周助理利落的字迹,告知李总一早便去会见几位欧洲的重要合作伙伴,下午时间可由她自由支配。
真正的自由时间。这倒是出乎徐静婉的意料。她原本以为,在这为期一周、行程被精确到分钟的“蜜月”里,所谓的“自由”也只是在酒店附近或指定商圈内活动。
她没有犹豫,换上了一身舒适的燕麦色羊绒针织长裙,外搭一件浅灰色的廓形风衣,将长发松松挽起,素面朝天地独自一人走出了酒店。她没有叫酒店的专车,只是想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这座城市的温度。
深秋的塞纳河左岸,阳光是透明的金黄色,暖融融地洒在古老的石板路上,洒在那些墨绿色的铁皮旧书摊上。艺术家们在桥墩下支起画架,专注地涂抹着眼前的风景;街头艺人拉着手风琴,悠扬的曲调随风飘散;空气中混合着现磨咖啡的醇香、旧纸张的霉味,以及河水淡淡的、带着凉意的腥气。
这才是巴黎的呼吸,鲜活、随性,带着文艺的懒散,与她前两日接触到的那个精致、疏离、每一步都充满计算的上流社会截然不同。
她在一家看起来颇有年头的咖啡馆室外坐下,点了一杯拿铁和一个刚出炉的可颂。服务生态度淡然,没有过分的热情,这让她感到自在。她静静地观察着来往的行人——抱着长棍面包匆匆走过的老妇人,激烈讨论着哲学的学生,旁若无人接吻的年轻情侣……这一切都让她紧绷的神经慢慢松弛下来。
她拿出手机,翻看着国内关于他们这场婚礼的新闻。铺天盖地的报道,极尽渲染之能事,描述着这场“世纪联姻”的奢华与浪漫,猜测着她这个“灰姑娘”是何等的幸运。高清照片上,她依偎在李墨身边,笑容完美,眼神温婉……连她自己,都快被那精心构筑的影像说服了。
唇角勾起一丝微不可察的自嘲。现实与幻象,从来都隔着一层厚重的、名为“利益”的毛玻璃。
下午,她按照之前查好的地址,找到了一家隐藏在玛黑区小巷深处的当代艺术画廊。这里正在举办一位伊朗裔女艺术家的装置艺术展,主题关于“流亡与归属”。那些用破碎的镜子、斑驳的布料和扭曲的金属丝构成的作品,充满了无声的呐喊与挣扎,与她此刻背井离乡、身份尴尬的心境,莫名地产生了某种隐秘的共鸣。
她看得入神,指尖轻轻拂过展品介绍上“故乡”这个词,心头涌起一阵酸涩。
“这些作品充满了力量,不是吗?”画廊主——一位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举止优雅的法国老太太走过来,用带着口音但十分清晰的英语与她交谈,“尤其是对‘根’的探讨,既痛苦又充满渴望。”
“是的,”徐静婉收回思绪,用英语回应,“她用最脆弱的材料,表达了最坚韧的追寻。这种矛盾感非常动人。”
老太太眼中露出欣赏的神色,两人就着展览又聊了几句。正当徐静婉对其中一件作品的象征意义提出自己的见解时,手机在风衣口袋里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动着“李墨”的名字。
她有些意外,接通电话。
“在哪里?”他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背景安静,似乎已经在酒店或者某个会议室了。
“在玛黑区的一家画廊。”她如实回答,报上了画廊的名字。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似乎没想到她会独自找到这种地方。“地址发我,一小时后,司机去接你。晚上和拉图尔家族有个非正式的酒会,在他们的私人庄园。”他的语气依旧是通知,不带商榷。
“好的,我这就把定位发给你。”徐静婉没有多问。拉图尔家族,她略有耳闻,法国古老的葡萄酒世家,也是顶级社交圈的核心成员之一。这意味着一场新的、需要打起精神应对的“演出”。
一小时后,那辆熟悉的黑色劳斯莱斯准时而无声地停在画廊门口。徐静婉上车,发现李墨并不在车内。
司机恭敬地解释:“李先生直接从丽兹酒店过去,吩咐我接上您直接前往拉图尔庄园。”
徐静婉点点头。也好,避免了回程路上独处时的相对无言。
车子平稳地驶向巴黎西郊,最终停在一座被大片葡萄园环绕的古老城堡前。暮色四合,城堡灯火通明,石墙上爬满了常春藤,透着历史的厚重与低调的奢华。
李墨已经在城堡那扇沉重的橡木门前等她。他换了一身深蓝色的暗格纹西装,没有打领带,衬衫领口随意地解开一颗扣子,少了几分白日里的严肃,多了几分世家公子的随性贵气。他看到从车上下来的徐静婉,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一瞬。她依旧穿着白天的装束,只是补了淡淡的唇彩,看起来清新自然,与周围那些珠光宝气、华服美妆的女客有些不同,却奇异地并不违和,反而像一股清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契约暖意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契约暖意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