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全国上下,从最大的工厂到最小的作坊,都用同一把尺子量东西!”高岩在一次视察新成立的中央计量院时如是说。
三、 质量之魂与“匠士”荣耀
高岩明白,再好的标准,也需要人来执行。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培养工匠的质量意识,是“规矩”计划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国家质量稽查总局下,设立了直属的“质量巡检司”,派遣稽查员持特殊证件,有权随时进入任何执行《工律》的工厂、仓库,对原材料、生产过程、成品进行抽检。抽检结果直接上报总局,并与企业的订单、贷款、政策优惠挂钩。
更重要的是,高岩试图从文化和荣誉层面,重塑“工匠”的地位。他亲自提议并推动设立了“共和国匠士”荣誉称号,分为金、银、铜三级,每年评选一次,授予那些在技术革新、工艺传承,尤其是在产品质量上达到极高水准、堪称行业楷模的杰出技术工人。
首批“金匠士”的颁奖典礼在南京隆重举行。高岩亲自为十位来自造船、军工、机械等行业的顶尖工匠颁发了纯金打造的“匠士”徽章和巨额奖金。他们的名字和事迹,通过报纸广播传遍全国,获得了英雄般的礼遇。
一位来自江南造船所的老铆工,因其铆接的舰体接缝经X光检测无一瑕疵,而获此殊荣。他捧着金质徽章,老泪纵横:“以前都说‘工匠’是下等人,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让总统亲自颁奖……以后,我这一锤子下去,更要对的起这‘匠士’的名头!”
这种前所未有的荣誉激励,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技术工人的自豪感和责任心,“质量是生命,标准是准则”的理念,开始逐渐渗透到工厂的每一个角落。
四、 阵痛与曙光
“规矩”计划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初期的阵痛是剧烈的。一些技术和管理落后的中小厂子在严格的标准和质量检查下倒闭;生产成本的短期上升引发了部分商人的抱怨;新旧观念冲突导致的管理摩擦时有发生。
然而,其带来的积极效应,也在一步步显现。
随着《工律》的逐步推行和度量衡的统一,“奋武”舰的后续舾装工作明显顺畅起来,来自天南地北的零件,终于能够严丝合缝地组装在一起。汉阳兵工厂的新型半自动步枪,在解决了零件互换性问题后,终于开始了稳定的大规模量产,开始陆续装备精锐部队。
更大的意义在于,一个健康、有序、可靠的工业生态正在被慢慢塑造。共和国这具因快速成长而显得有些“虚胖”的工业身躯,开始长出更为强健、协调的“肌肉”。
站在南京总统府的露台上,高岩望着远处长江上往来如织的船舶,其中不乏共和国自产的新式货轮。他知道,强行推行“规矩”会得罪人,会带来短期的不适,但这是共和国工业从“能造”走向“精造”,从“大”走向“强”的必由之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他轻声自语,“这片古老的土地,需要新的规矩,才能铸就真正支撑起民族复兴的钢铁脊梁。”
规矩已立,方圆初现。共和国的工业巨轮,正在驶向更深、更远的蓝海。而这条航道的规则,正由他们自己亲手绘制。
今日份更新结束,劳烦兄弟们多多推荐,多多催更,多多点点免费的小礼物,小生在这拜谢诸位弟兄啦!
喜欢北洋钢铁军魂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北洋钢铁军魂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