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枚“长矛-I型”改进鱼雷悄无声息地滑出发射管,拖着几乎难以察觉的尾迹,直扑目标。
走私艇上的人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开始惊慌地转向,但为时已晚。
“轰!轰!”两声几乎连成一片的剧烈爆炸!炽热的火球瞬间吞噬了为首的两艘走私艇,巨大的冲击力将其直接撕裂成碎片!第三艘走私艇吓得魂飞魄散,拼命加速逃离,但潜艇并未追击。
海面上只剩下燃烧的残骸和漂浮的油污,以及少数几个在冰冷海水中挣扎呼救的幸存者(后被共和国巡逻艇“恰好”路过救起,成为指认幕后黑手的活口)。
这次干净利落、未发一枪一炮的水下伏击,消息被严格封锁,但通过特殊渠道,其威慑效果被精准地传递到了相关方耳中。从此,共和国东南沿海的走私和袭扰活动,显着减少。那无声的惊雷,深海的利刃,让所有觊觎者都意识到,共和国的海疆之下,潜伏着不容挑衅的力量。
第四节:星火南燃
外部压力与军事威慑并行的同时,高岩并未忘记那“星火燎原”的长期战略。利用欧战正酣,列强无暇他顾的黄金时机,“星火计划”在南洋进入了更为大胆和深入的阶段。
更多的“华侨商会代表”、“报社记者”、“考古学者”和“植物学家”,持着共和国护照,前往马来亚、荷属东印度、菲律宾乃至澳大利亚。他们的任务不再是简单的联络,而是有目的地渗透:
在槟城和新加坡,秘密资助倾向于共和国的华文报纸,宣传祖国建设成就,抨击殖民统治的不公。
在爪哇和苏门答腊的种植园与矿山,暗中联络华工,帮助他们争取权益,建立秘密的同乡会组织,灌输民族与国家意识。
甚至在菲律宾和澳大利亚,也开始尝试接触当地对现行秩序不满的政治团体和知识分子,播撒友好的种子。
这些行动润物无声,却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南洋的政治生态。越来越多的南洋华侨,开始将南京视为精神和文化的归属,而不仅仅是血缘上的故土。共和国的形象,不再是一个遥远而积弱的符号,而是一个正在崛起、并能为他们提供某种潜在支持的母国。
“执政,这是‘星火’计划南洋组的最新报告。”赵三槐将一份密报放在高岩案头,“我们在坤甸(西婆罗洲)的一个金矿,成功扶持了一位倾向于我们的华人头领,他控制了当地近三分之一的锡矿产出。或许……未来那里可以成为我们一个稳定的战略金属来源。”
高岩仔细阅读着报告,眼中闪过一丝满意。这步棋,看似闲棋冷子,却可能在未来某个关键时刻,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系统提示:成功运用外交、军事及秘密手段破解欧战带来的多重困局,“破局”效应生效:国际处境得到改善,战略主动权增强。秘密力量(潜艇、星火)建设取得成效。获得持续战争红利并转化为发展动力。警告:与东瀛的潜在冲突风险升高,需加强海军建设与沿海防御体系。长期秘密行动需注意隐蔽性与风险控制。】
破局之道,在于谋势,在于借力,更在于自身实力的不断积蓄。共和国在欧战的惊涛骇浪边缘,不仅稳住了船舵,更巧妙地利用风浪,为自己赢得了更为有利的航向与宝贵的喘息之机。高岩知道,这场关乎国运的棋局,远未到终盘。
喜欢北洋钢铁军魂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北洋钢铁军魂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