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摆到了高岩面前。他仔细听取了双方意见,最终做出了裁决:“教育,乃百年大计,不可急功近利,亦不可脱离现实。我辈革新,非仅换枪炮,更要换头脑,换精神!”
他定下基调:
第一,蒙学堂基础教育,须以识字、明算为基础,但必须加入浅显的格物、地理常识,破除迷信,开阔眼界。可编纂《新三字经》、《华夏英雄传》等读物,将忠勇、爱国、诚信、求知等新价值观融入其中。
第二,“格致学堂”及更高层级学府,需文理并重。既要培养工程师、医师、农技员,也要培养懂得治理、明辨是非的行政人才和教师。可设立“文理学院”,下设不同科系。
第三,对旧式文人,不宜一概排斥。可举办“师范讲习所”,邀请其中开明者参加,使其了解新学之要义,争取其转化,甚至聘为教员。
高岩亲自为“格致学堂”题写匾额,并出席了首批蒙学堂师资培训班的开班仪式。他在讲话中强调:“今日之学子,即明日之栋梁。我等今日播下之知识火种,必将成燎原之势,照亮华夏未来之路!”
新学之光,开始在旧传统的厚重帷幕上,撕开一道道微光。虽然前路漫漫,但变革的种子已然播下。
四、 无形战线与星火南传
就在高岩全力推动内部“破立”之时,一条无形的战线也在悄无声息地延伸。陈念恩领导的通讯部,在成功实现与上海稳定联络后,并未停止脚步。他们开始尝试将无线电台的信号,向更南方的广州、香港,乃至东南亚的华人聚居区覆盖。这项工作技术难度极大,进展缓慢,但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与此同时,“夜枭”负责的“星火计划”开始显现成效。一批经过严格筛选、信念坚定、能力出众的秘密工作人员,以商人、流亡学者、技术工匠等不同身份为掩护,通过各种渠道,渗透进入江南、湖广,甚至四川等地。他们的任务并非煽动暴力起义,而是联络对清廷彻底失望的开明士绅、寻求救国之路的年轻学子、以及在洋务运动中成长起来却备受掣肘的技术官僚。
在上海租界的一家茶馆雅间内,一位化名“钟先生”的“星火”成员,正与一位因上书抨击朝政而被罢官的前翰林院编修密谈。钟先生并未空谈革命,而是详细介绍了登州地区推行新政的具体情况,土地如何清丈,税赋如何均平,新式学堂如何运作,以及那支能击败日俄的军队是如何练成的。
这位前编修起初心存疑虑,但听着听着,眼神从戒备转为思索,最终化为一声长叹:“……若真如钟先生所言,登州之地,竟真有几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气象?比之这京城朽木,江南奢靡,或许……那北方,才是我华夏一线生机所在?”
类似的接触在各地秘密进行着。“星火”成员们谨慎地传递着信息,建立着联系,播撒着思想的种子。他们带回的情报也显示,南方各督抚对北方局势心态复杂,既有警惕,也不乏暗中钦羡与联络之意;而列强,尤其是英国,正加紧活动,试图利用这种复杂局面,扩大自身影响力。
破与立,新与旧,希望与阻力,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激烈碰撞。高岩站在总司令部那幅标注着内部建设进展和外部势力渗透的地图前,目光深邃。他知道,内部的深耕远比外部的征战更为漫长和艰难,但这是通往真正强大的必经之路。他必须在破立之间,找到那条最艰难却也最坚实的道路,为这个初生的政权,奠定下超越军事胜利的、更为深厚的根基。前方的挑战依旧严峻,但变革的车轮,一旦启动,便再难阻挡。
喜欢北洋钢铁军魂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北洋钢铁军魂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