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太傅继续道:“虞姬的策论《论盐铁平准》,见解独到,切中时弊。尔等若不服,可去太学查阅试卷!”
这下再无人敢质疑。
琼林宴上,新科进士们向阿娇谢恩。虞姬尤其激动:“若非长公主,民女终其一生也只能困守闺阁。”
阿娇微笑:“是你自己的才学赢得了功名。往后为官,当以百姓为重。”
然而风波并未平息。不久,市井间流传起谣言,说虞姬与主考官张沐有私情。
“荒唐!”刘荣气得摔碎茶盏,“朕要严惩造谣者!”
阿娇却道:“陛下不必动怒。这等谣言,越理睬越是甚嚣尘上。”
她召见虞姬:“你可愿外放为官?”
虞姬毫不犹豫:“但凭长公主安排。”
三日后,虞姬被任命为会稽郡丞,成为本朝第一个女地方官。
消息传出,又是一片哗然。但虞姬到任后,励精图治,很快得到百姓拥戴。
与此同时,阿娇开始着手改革科举制度。
“如今的科举,仍以诗赋为主,难以选拔真正的人才。”她对张沐道,“本宫欲加试实务策论,你以为如何?”
张沐赞同:“臣也正有此意。但恐遭守旧派反对。”
果然,新政一出,反对声四起。连河间王都拄着拐杖来找阿娇:“诗赋取士,自古皆然。贸然更改,恐失士子之心。”
阿娇耐心解释:“王叔,如今天下需要的是治国安邦之才,不是吟风弄月之士。”
她取出一份策论:“这是今科状元王绾的《治河策》,若按旧制,这等经世之文恐怕难登金榜。”
河间王阅后,久久不语,最终叹道:“或许...你是对的。”
在老王爷的默许下,科举改革顺利推行。
然而更大的挑战接踵而至。
这日,阿娇正在审阅各地举子名单,刘无采匆匆来报:“殿下,出事了。陇西举子李固在返乡途中遇袭!”
“怎么回事?”
“似乎是...有人不想他参加明年的科举。”
阿娇眸光一冷:“查!”
三日后,真相大白。主使竟是陇西太守!因李固曾揭发他贪赃枉法,故而下此毒手。
“好个胆大包天!”阿娇立即下令罢免陇西太守,由李固伤愈后接任。
此事震动朝野。谁也没想到,长公主如此重视寒门学子。
此后,科举风气为之一新。各地寒门举子纷纷上书,称颂新政。
但阿娇知道,改革才刚刚开始。
这日,她召见新任吏部尚书张沐:“本宫欲开武举,你以为如何?”
张沐震惊:“武举?”
“不错。”阿娇展开舆图,“如今四海升平,但武备不可废。开设武举,既可选拔将才,又可提振尚武精神。”
张沐沉思片刻:“妙计!但具体章程...”
“本宫已有设想。”阿娇取出一卷文书,“分马射、步射、兵法、武艺四科...”
就在武举筹备之际,一个意外发生了。
北疆突发叛乱,叛军首领竟是前科武进士!此人因仕途不顺,勾结匈奴作乱。
“是臣失察。”张沐请罪。
阿娇摇头:“错不在你。此事正好说明,科举不能只重才学,更要重品德。”
她立即下令:今后科举,需加试“德性科”,由地方官出具品行证明。
与此同时,她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允许商人子弟参加科举。
“士农工商,四民平等。”她在朝会上宣布,“只要才德兼备,皆可为国效力。”
此言一出,天下震动。商人地位一直低下,如今竟能与士子同科考试!
长安西市,商贾们聚在商帮会馆,激动不已。
“长公主圣明!”盐商乌廷威之子乌承嗣热泪盈眶,“我乌家终于有出头之日了!”
然而反对声如潮水般涌来。以周太傅为首的保守派联名上书,痛斥此举“败坏纲常”。
“陛下!”周太傅在朝会上声泪俱下,“若让商贾之子入仕,岂不是要与他们同殿为臣?这成何体统!”
刘荣看向珠帘后的阿娇。
阿娇缓缓起身:“周太傅可知道,如今国库岁入,商税占了几成?”
周太傅一愣。
“五成!”阿娇环视众臣,“商人纳税供养朝廷,他们的子弟为何不能报效国家?”
她走到周太傅面前:“太傅府上的丝绸、瓷器,哪一样不是来自商人?既然享受商人带来的便利,为何又要轻视他们?”
周太傅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就这样,商人子弟终于获得科举资格。
转眼又到春闱。这一次,参考者中不仅有女子、寒门,还有商人子弟。
放榜那日,更让人震惊——商人之子乌承嗣竟高中进士!
“苍天有眼!”老乌廷威在府中设宴三天, 大肆庆贺。
然而就在一片喜庆中,阿娇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各地举子水平参差不齐,很多边远地区的学子连基本的经义都不懂。
“这不公平。”她对张沐道,“朝廷应该设立官学,让天下学子都有读书的机会。”
张沐为难:“这需要大量银钱...”
“本宫自有办法。”
阿娇立即推动税制改革,对富商巨贾加征“教育税”,专款用于兴办官学。
与此同时,她允许致仕官员开办私学,传承学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阿娇知道,教育改革的成效需要时间,但她愿意等待。
这日黄昏,她与张沐站在太学最高处,俯瞰着下面苦读的学子。
其中有不少女子,正捧着书卷专心致志。
“还记得我们初次相见吗?”张沐忽然问。
阿娇微笑:“在梁国,你冒着大雪来报信。”
“那时臣就在想,”张沐轻声道,“这个女子,定能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
阿娇望着西沉的落日:“这个时代,需要更多人来开创。”
她的目光掠过太学,掠过长安,望向更远的未来。
科举的改革,只是开始。她要让这个帝国,真正成为人尽其才的乐土。
未央宫的灯火次第亮起,照亮着学子们前行的路。
而在不远处的将来,这些学子中将有人成为宰相,有人成为名将,有人成为循吏...
他们都将记得,是一个女子,为他们打开了通往理想的大门。
新时代的曙光,正在每一个苦读的夜晚后悄然来临。
喜欢金屋辞:凤弈未央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金屋辞:凤弈未央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