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天宗,坐落于游墟紫气最为鼎盛之地,千峰如戟,拱卫圣境。
群峦环抱间,一座横亘百丈的白玉道坛拔地而起,坛分九级,象征九重天阙,暗合周天至理,正是张道源宣讲大道之所。
每级台阶皆铭刻教化经文,晨昏之际自有琅琅书声自石纹间流转,如万民诵典,响彻云霄。
坛顶清气蒸腾,与漫天紫气交融生变。
但见万千金色文字自虚空中凝结垂落,或化《孝经》章句,或成《礼运》真言,如璎珞珠帘悬垂天地之间。
时有白鹤衔书而过,青鸾负图来仪,羽翼拂动处,道纹涟漪般扩散,将整座道坛笼罩在恢弘圣韵之中。
此间灵机沛然如海,吐纳间似饮琼浆。
寻常修士在此修行一日,可抵外界月余之功。山间古柏受圣韵滋养,枝叶间自成卦象;溪中卵石经紫气浸润,纹理显河洛之图。更有灵芝夜放光明,幽兰晨吐道音,万物皆入教化之境。
坛下朝圣者绵延百里,其间更有皓首大儒长跪于地,诚心祈愿能拜入圣人门下。
此刻,坛顶清净殿内,张道源并未端坐法台,而是伏案于青玉书案前。
案头堆积着如山简牍,他手持一杆寻常青竹笔,正凝神挥毫。笔锋过处,所写金文方正质朴,字字蕴含温润道韵。
张道源昔年巡游大淳疆域,虽见城郭俨然,律令犹存,然礼乐早堕,纲常尽弛。
乡野间,黎庶不识文字,不辨菽麦,浑噩求生犹同禽畜。有村落整族栖身洞穴,茹毛饮血;有边民患病不求药石,反信人祭。
此非生民愚钝,实乃道统失传,教化不行之祸。
故而,他着述《启民广要》。
此书并非高深修行秘典,而是旨在开启民智,教化众生。
内容包罗万象,从农耕桑蚕、医药百工,到立身处世、尊师重道之基,乃至基础的引气养身之法,皆以最浅显直白的言语道出,务求使略通文墨者皆能读懂,不识字的凡夫听闻讲解亦能明晓其理。
“圣人云:民智者,国之基也。知礼义,明廉耻,则天下自安。”
“又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故圣王治世,必先厚生。”
“修行之始,在于养身。气息平和,神思安定,乃感天地之始……”
他书写得极慢,每一字一句都反复斟酌,务求精准传达其“教化”之本意。
这不是在创造神通,而是在为这方天地订立新的“秩序”根基,为蒙昧众生点亮文明火种。
随着他的书写,笔尖自然引动周遭弥漫的紫气圣韵,丝丝缕缕的温润光华融入墨迹之中,使得那寻常文字,也仿佛拥有了启迪智慧的力量。
这便是他的“行”。非以武力慑服,非以神通炫技,而是以道理服人,以德行感化,从根本上改变此方天地的风貌与众生之心性。
蓦的,他忽然停笔,抬眼望向殿外,目光似乎穿透了层层虚空。
他看到了那南方天际与圣韵分庭抗礼的幽邃魔气。
他神色依旧平和,并无恼怒或畏惧,只是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更为坚定的光芒。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他轻声自语,随即又低下头,继续他那看似平凡,实则关乎人道大运的着述工作。
着书立说,仅是其一。
在玄天宗外围,依循他所制定的《百工规制》,无数匠人在修士的辅助下,开凿河渠,引水灌溉昔日贫瘠之地;修建医馆,以他传播的医术救治凡人病痛;设立蒙学堂,由低阶修士或饱学儒士,向稚童乃至成人讲授文字、算数及基本的道德伦常。
这些作为,看似琐碎,不及移山倒海的神通壮阔,却是在实实在在地“行教化之功”。
正所谓:
圣人治世,不显神通。
着书立说,以启昏蒙。
凿井耕田,以厚民生。
建庠立序,以正人心
冥冥之中,自有玄妙不可言的天道感应。随着张道源教化之行的推广,若有若无的金色光点,开始从广袤大地上升起,从那些受其恩泽、明其道理的众生心念中汇聚而来,丝丝缕缕,跨越虚空,融入他的身躯与神魂。
此乃“天道功德”!
非是寻常神道香火愿力,而是天道对于“有益于天地秩序完善、众生文明进步”之行为的嘉奖与认可。
这功德之力,至公至正,玄妙非凡。
它在悄然滋养张道源的道基,淬炼他的神魂,助他凝聚那超越寻常法力的“圣力”。
然他虽有圣名,广传四方,引紫气东来三万里,但真正的“圣功”尚未圆满。
张道源心知肚明,教化大业非旦夕可成。虽引动紫气三万里,然其所播智慧火种,犹似风中之烛,未成燎原之势;所立纲常秩序,仅在玄天宗周边初见端倪,尚未深入人心,成此方天地之共尊。
那源源不绝的天道功德,虽如溪流涓涓,终究尚在积聚之期,未生质变之机,不足以助他修成定鼎乾坤、教化一方之大神通。
尚需岁月深耕,将圣道真谛广传四方,令文明种子在道陨之地深植其根,真正改易此方天地之根基。
届时方能功德圆满。
然天时不待,圣功未成,魔气已汹涌而至,成圣途最大劫数。
张道源目视北方翻涌的魔气,心中澄明如镜。
他深知此乃圣道必经之劫。
魔道越是猖獗,越显圣道教化之珍贵;道越是艰难,越证初心之不移。
这混沌魔气虽凶戾滔天,却也不过是磨砺圣心的试金石。
“魔焰愈盛,道心愈坚。”
他轻抚案头书简,感受其中流淌的文明薪火。
这方天地既选择了他来重立秩序,便不会让魔道真正得逞。
此番劫难,或许正是天道对圣功的最后考验。
然而在他道心深处,却泛起一丝玄妙感应。
那魔韵虽陌生,其中却隐约透出一缕似曾相识的道韵。
仿佛两人之间有过一段未了的因果。
“会是哪位故人?”
这个念头刚起,便被他的圣心化去。
纵是故人又如何?既入魔道,便是大道之敌。昔日缘法,不过镜花水月;今日道争,方是真实不虚。
他缓缓合上手中书卷,目光穿越重重殿宇,恍惚间窥见了一尊恢弘魔影。
他神色微凝,不论这魔头是何来历,既然选择阻道,那便唯有以圣道度之。
喜欢骨之恶来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骨之恶来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