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章:联络人密会,交接关键情报
暮春四月初一的晨钟,从广化寺的飞檐下荡开,裹着淡淡的檀香,漫过寺前的青石板路。墨苏提着个素布包袱,站在法物流通处的柜台前,指尖轻轻捻着束檀香 —— 十三根细香,用朱红丝线捆了三道,这是与老茶头约定的 “安全信号”。包袱里裹着拓印好的三爷党名册油纸,还有那支刻着 “如意云纹” 的弩箭,都是能搅动京城局势的关键证据。
他今天换了身月白色长衫,袖口绣着极小的 “墨” 字暗纹,是母亲当年为他绣的旧衣,洗得有些发白,却透着书卷气,正好符合 “江南书生” 的伪装。左腿的伤口还在隐隐作痛,昨晚包扎时特意垫了软布,走路时虽有些微跛,却不显眼 —— 这是他故意留的 “破绽”,寻常百姓不会留意,懂行的却知这是 “受过轻伤” 的痕迹,反而降低警惕。
“施主是来请香的?” 柜台后,老茶头戴着顶旧毡帽,手里捻着串菩提念珠,声音慢悠悠的,眼神却扫过墨苏手中的檀香,“寺里的香分三等,上等供佛,中等祭祖,下等…… 怕是入不了施主的眼。”
墨苏将檀香放在柜台上,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家母病中,只求平安香。不求上等,只求心诚。”
【三问三答:暗语验身份】
老茶头的念珠停在第 47 颗 —— 对应康熙四十七年,这是粘杆处暗线的 “年份暗号”。他抬眼看向墨苏,语气依旧平淡:“平安香有两种,要西域的安息香,还是南海的沉香?西域的烈,能驱邪;南海的柔,能安神。”
“家母信佛,自然要南海观世音前的香。” 墨苏垂眸,看着柜台上的香灰,“她常说,南海观音渡苦厄,柔香更能静心神。”
老茶头的手指在念珠上又捻过两颗,忽然话锋一转:“观世音在普陀山,施主怎么不去普陀直接求,反倒来这京城的小寺?莫不是…… 心不诚?”
这句话是 “最后验问”,若是外人,定会慌着解释,唯有自己人知道该如何应答。墨苏抬起头,眼神沉静:“心诚则灵,不必远涉。况且,佛在心中,不在山巅。”
话音刚落,老茶头的眼神松了下来,他将念珠放回袖中,起身道:“施主随我来,后院有新到的南海沉香,给家母用正好。”
墨苏跟着老茶头穿过回廊,绕过大雄宝殿,来到寺后的塔林。这里竖着十几座石塔,最高的是座七级浮屠,塔身刻满经文,在晨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光。老茶头走到浮屠前,推了推第三层的塔门 —— 那门看着是石制,实则是空心的木胎,轻轻一推就开了。“进去说,这里清净。”
【浮屠交接:三样关键物】
浮屠第三层空间不大,正中供着尊铜制观音像,像前的香炉里插着三炷香,烟气袅袅。老茶头从观音像底座下摸出个油纸包,递给墨苏:“这是徐先生让我交给你的,里面有三样东西,你且收好。”
墨苏打开油纸包,首先看到的是枚黄铜腰牌,正面刻着 “顺天府” 三个字,背面是朵小小的莲花 —— 这是粘杆处特制的 “通行腰牌”,凭此牌可出入顺天府下辖的所有官署,包括牢狱。“有了这腰牌,日后若需查户部、翰林院的档案,会方便许多。” 老茶头解释道。
第二样是个小巧的瓷瓶,瓶身上刻着 “七日假死” 四个字,瓶口用蜡封着。“这是‘七日假死药’,服下后半个时辰会陷入假死状态,呼吸、脉搏皆无,七日后方醒。若遇绝境,可用来脱身,但需提前告知我们接应的时间和地点,不然醒后怕是会被当成真死人埋了。” 老茶头的语气带着几分调侃,却掩不住担忧。
第三样是张折叠的黄纸,展开来是幅简易的地图,标注着 “西山别院” 的位置,旁边写着 “四月十五,八爷党诗会”。“八爷党要在西山别院办诗会,名为赏春,实则是拉拢朝中汉臣,让他们在《请立贤王疏》上签名。徐先生的意思是,你需混进去,拿到签名底稿;若是有机会,就把底稿换成假的,让八爷党白费功夫。”
墨苏将三样东西小心收好,腰牌塞进腰带,瓷瓶藏进袖中暗袋,黄纸折成小块夹在《论语》里 —— 这本《论语》是他特意带来的,封面夹层可藏密信,书页间还留着上次伪造密信的痕迹,正好用来掩饰新线索。
“对了,” 老茶头忽然想起什么,从袖中摸出本线装书,递给墨苏,“这是新的密码本,用《资治通鉴》的页码做密钥,比如‘卷二十三?页五?行二’,就对应‘漕运’二字。你之前用的《永乐大典》太惹眼,敌人容易猜到,这本更稳妥。”
墨苏接过书,指尖摸过封面 —— 是本翻旧的《资治通鉴》,书页边缘有许多细小的划痕,显然是老茶头长期使用留下的。他轻轻翻开,看到某页的空白处,用铅笔写着极小的 “寒” 字,是他的代号,心里微微一暖 —— 粘杆处虽严苛,却也有细致之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墨苏传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墨苏传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