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半月后,叶秋浩与苏天方率领的大军如乌云压顶般,气势汹汹地将帝都围得水泄不通。
丁十三伫立在城墙上,极目远眺,但见帝都四周密密麻麻布满了军营,各色旌旗随风招展,猎猎作响,那场面一眼望不到边际。
丁十三、叶颖与钟燕负责守护北城墙,与他们一同镇守此地的,还有青云宗的孙连行以及近三十名青云宗修士。
此外,还有来自天剑门的童撞、谢灿,以及天剑门的三十多名修士。
这些天剑门的修士个个身着白衣,洁净如雪,在人群中显得格外醒目,极易辨认。
望着城外那连绵无尽的大营,丁十三神色凝重地说道:“看来经过此前的连续几场大战,叶秋浩与苏天方的大军,非但人数未减,反倒有所增加。”
“没错,估计他们在征战过程中俘虏了不少建安王朝的士兵,补充了自己的兵力。”叶颖略作思索后,分析道。
在接下来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叶秋浩与苏天方的大军,紧锣密鼓地调兵遣将,进行着全面而细致的攻城准备。
与此同时,帝都被围得愈发严实,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巨手紧紧攥住,几乎透不过气来。
而建安王朝的皇帝拓跋天,也在全力调动国内大军,纷纷增援建安帝都,一场与大正王朝的生死决战,已然如箭在弦,一触即发。
大军围城整整一个月后,城外的大正王朝大军,终于开始发起猛烈攻击。
刹那间,号角声、战鼓声交织在一起,如雷霆般震彻长空。
无数士兵如潮水般前赴后继,朝着帝都城墙汹涌冲去。
在士兵队伍的后方,叶秋浩与苏天方强行从建安国征调了近三十万民夫。
这些民夫们扛着大量装满土的袋子,在军队的逼迫下,朝着护城河中倾倒。
叶秋浩的大军规定,每个民夫每天必须往护城河倾倒,五袋装满土石的袋子。
作为“报酬”,民夫们在完成任务后,不仅能有足够的饭食果腹,每天还能得到五十个铜板。
然而,若有胆敢贪生怕死、畏缩不前的,便会被大军后面的弓箭手,毫不犹豫地直接射杀。
在这种威逼利诱之下,这些民夫在前方盾牌手的掩护下,如汹涌的潮水一般,不顾一切地冲向护城河。
无数沙袋被倒入河中,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便是在四面的护城河上,堆出可供大军通行的通道。
城墙上的弓箭手占据着居高临下的优势,密密麻麻的弓箭如雨点般射向民夫。
每一天,至少都有好几千民夫被射杀,那些被杀的民夫,直接被无情地扔进了护城河中。
一时间,护城河水被染成了触目惊心的红色,这场大战的惨烈程度,远超想象。
就这样,连续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十多万民夫的牺牲,终于在四面宽阔的护城河上,堆出了一条条宽达三丈的通道。
可以说,这每一条通道,都是用民夫们的血肉之躯换来的。
目睹如此惨烈的牺牲场景,丁十三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悲凉。
深深感叹,在战争中,死得最多的往往是那些普通百姓子弟。
这一场仗打下来,不知又会有多少鲜活的生命陨落,不知又是谁家的儿子、谁家的丈夫将一去不返。
两个王朝的土地上,又将增添无数新坟。
而这一切,不过是各自王朝统治者,为了满足自身利益,而发动的争斗罢了。在这宏大而残酷的战争面前,丁十三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以及深深的无能为力。
四面通道被成功打通后,叶秋浩与苏天方的大军并未立刻发动进攻,而是选择了休息五天时间。
在此期间,虽有建安王朝的援军赶来,试图突破重围,但都被大正王朝的军队成功打退回去。
丁十三心里明白,这看似平静的五天,实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可怕前夕。
隐隐预感到,叶秋浩很可能会派出更多的敢死队前来攻城,只希望不要将主攻方向选在北门。
然而,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第六天,叶秋浩与苏天方大军的号角声与战鼓声同时响起,那声音如同闷雷,在天地间回荡。大军如决堤的洪水般,前赴后继地朝着城墙汹涌冲去。
由于护城河已被填平,大军轻而易举地就冲到了城墙之下。
紧接着,无数云梯被迅速架起,双方的大战瞬间进入白热化阶段,激烈程度超乎想象。
而丁十三等人,此时正静静地坐在城墙上,闭目打坐,运功修炼。
他们深知,自己要做的,便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将那些试图冲上来的敌军士兵打退。
连续三天三夜,大正王朝的大军日夜不停地轮番进攻。
在这激烈的交锋中,大正王朝大军陨落近两万人,却依旧未能登上那高大坚固的城墙。
城墙下方,敌军的尸体堆积如山,有的地方甚至高达三丈,场面血腥而惨烈。
如此连续不断的进攻,让负责守城的建安王朝士兵们,渐渐筋疲力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锤神降世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锤神降世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