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客官,上回书咱们说到,栖霞在西梁药谷度过三载光阴,医术药材技艺日渐娴熟;
陆蝉诞下幼子慕容修远,归鹤也在月湖山庄查清恩怨、站稳脚跟。
今儿个咱们就讲,武安侯府喜得龙凤胎,府中嫡孙百里如麟却心生赴望月山学剑之念;
经全家商议后启程,最终顺利抵达山门拜师。
话说还有第三件事,关乎武安侯府与望月山的渊源。
望月山的秋意刚染黄枝头,山门外便传来了喜讯的苗头
——武安侯的嫡孙百里如麟,终于要踏上山门,正式拜慕容金梧为师学剑。
这事儿的由头,还得从武安侯府的一桩大喜事说起。
四君三十六年,大雪纷飞的时节,侯府少奶奶秦婧顺利诞下一对龙凤胎。
消息传开时,侯府上下像是撒了把蜜糖,连廊下悬挂的红灯笼都多添了两串,喜庆的红光映得院中的白雪都格外莹润亮丽。
老太君柏忆宁最是欢喜,第一个起身,不顾天寒地冻,带着府里的管事、嬷嬷去祠堂烧香拜佛,对着祖宗牌位连连叩拜,声音里满是感激与激动:
“老天垂怜,侯府终于又添了对金童玉女,往后定要悉心教养,传我侯府门风!”
武安侯百里长枫更是乐得合不拢嘴,整日里在庭院里踱来踱去,不管见着谁,都要眉飞色舞地夸儿媳能干、孙辈乖巧。
他心里的期盼压了许久:
最疼爱的女儿百里荣英早已远嫁他乡,儿子百里荣轩性子温吞,做事不够沉稳;
就连孙子百里如麟都过了八岁,平日里除了摆弄些小泥人、木玩意儿,在课业上总显得平平无奇,没什么突出本事。
如今这对龙凤胎落地,恰似给沉寂许久的侯府注入了新活力。
他抱着襁褓里粉雕玉琢、闭着眼睛咂嘴的婴孩,再看向窗外寒雪中傲然绽放的红梅,眼里满是对侯府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可侯府的这份热闹,却让百里如麟觉得有些“烦”。
府里整日萦绕着婴儿的哭啼声,乳母、丫鬟们忙前忙后围着两个小的转,连平日里常陪他玩闹的小厮都被支去帮忙照料,没人再陪他舞木剑、玩弹弓。
他穿着厚厚的锦缎狐裘,蹲在长廊下,手指无意识地戳着手里的小木剑,忽然想起今年春天时,和栖霞、归鹤在月湖山庄定下的约定
——“等我长大些,就去望月山找你们学剑,做江湖上厉害的剑客!”
这个念头一旦冒出来,就像在心里生了根、发了芽,怎么也压不住。
老太君眼尖,瞧出了孙儿的心思,当即召集全家在花厅商议。
武安侯百里长枫、侯夫人杨诗婉、百里荣轩夫妇都围坐一堂,气氛庄重又和睦。
秦婧将一对双胞胎交给两个奶娘分别抱去喂养,轻声开口:
“如麟这孩子,打小就爱舞刀弄枪,对拳脚功夫格外上心,去望月山学剑既是了他的心愿,也是个正经出路,是个好去处。”
百里长枫捋着颌下的胡须,连连点头赞同:
“如今望月山掌门是慕容金梧,此人品行端正、武功高强,在江湖上声望极高,把如麟交给他调教,我放心。就定在明年开春出发吧!”
一家人没什么异议,这事就这么拍板定了下来。
转眼到了四君三十七年。
大年初一,百里如麟过了个热热闹闹的八岁生日,收到了不少贺礼。
武安侯百里长枫特意将一柄祖传的“星航”短剑交到他手里,语重心长地说:
“此剑虽小,却锋利非凡,带着它去望月山,要谨记学剑先学德,莫丢了我武安侯府的脸面。”
百里如麟郑重接过短剑,紧紧握在手里,只盼着出发的日子快点到来。
春分时节,万物复苏,终于到了百里如麟出发南下的日子。
武安侯府早早就备好了一应行装,不仅派了四名得力亲卫沿途护送,还特意让百里荣轩亲自带队,务必保证儿子安全抵达。
百里如麟背着小包袱,腰间挂着“星航”短剑,满心欢喜地跟着父亲上路。
一行人从东越国安庆郡的珠城出发,一路翻山越岭、晓行夜宿,足足走了三个月。
待到夏至时节,烈日炎炎之际,才终于望见了望月山的山门——青石门楼气势恢宏,门前两名弟子身着统一服饰,肃立值守,一派庄重气派。
慕容金梧早已接到武安侯府派人送来的消息,见是侯府众人到访,立刻亲自带着几位长老迎了上去,热情地将他们请进山门。
山上的客房早已收拾得干净整洁,每日的膳食也按着侯府的饮食习惯精心准备,处处透着周到与诚意。
百里荣轩在山上住了一个月,跟着慕容金梧走遍了望月山的演武场、藏书阁、静心谷等地方;
见山上弟子们练功刻苦有序、师门上下齐心和睦,愈发觉得把儿子送来学剑是万分正确的决定。
离别的那日,百里荣轩蹲下身,替百里如麟理了理有些歪斜的衣领,叮嘱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逢山海间,侠义于江湖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逢山海间,侠义于江湖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