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虔诚感动了上天,在杨大河与孙氏婚后的第九个年头,孙氏再次怀孕,并于次年顺利生下了一个健壮的男丁!
消息传开,杨母喜极而泣,不顾体弱的身体,对着东西南北各方神佛不住地拜谢,嘴里念念有词:
“谢天谢地,谢八方神灵保佑!我们老杨家……我们老杨家这一枝,终于有后了!列祖列宗可以安心了!”
这个承载着全家乃至家族希望的男孩,被寄予了最朴素也最深刻的祝愿——平安。于是,他便有了名字,杨平安。
此时,外面的世界已然天翻地覆。小鬼子早被赶跑了,可内战烽火又起,波及四方。
杨大河看着襁褓中儿子稚嫩的脸庞,再看看身边操劳的妻子和四个女儿,以及日渐衰老的母亲,
当年那个参军报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念头,如同被压制的火苗,再次熊熊燃烧起来。
这一次,杨母没有再以死相逼。她看着儿子眼中那份不容动摇的坚定,又看看襁褓中的孙子,
最终长长地叹了口气,浑浊的眼里含着泪花,松了口:“去吧……大河,娘不拦你了。早点打完仗,早点回来。平安……还等着他爹呢。”
孙氏心中亦是百感交集。她想起了自己娘家村子、外婆村子的惨状,想起了那些惨死在屠刀下的亲人。
她知道,这仗不打完,就没有真正的太平日子。
她强忍着不舍与担忧,替丈夫收拾着简单的行囊,声音哽咽却坚定:“大河,你去吧,家里有我。早点打完仗,早点回家。我们……和孩子都等着你。”
就这样,杨大河吻别了尚在襁褓中的儿子,摸了摸几个女儿的头,告别了老母和妻子,毅然加入了革命的队伍,奔赴前线。
家里的顶梁柱走了,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孙氏一个人肩上。
她要照顾年迈多病的婆婆,要抚养五个年幼的孩子,其中最小的平安还是个嗷嗷待哺的婴儿。
杨母年轻时操劳过度,身体本就不好,如今上了年纪,更是大不如前,在杨大河当兵走的第二年冬天,一场风寒袭来,老太太终究没能熬过去,溘然长逝。
临终前,她紧紧拉着孙氏的手,目光却望向门外,喃喃道:“大河……平安……咱家有后了……我……我能闭眼了……”
婆婆的离世,让这个家雪上加霜。幸亏十岁的大女儿春燕格外懂事早慧,她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用稚嫩的肩膀帮着母亲扛起了这个家。
她学着照顾弟弟妹妹,生火做饭,缝补衣物,带着妹妹们挖野菜、拾柴火……成了孙氏最得力的帮手。
夏荷、秋月、冬梅也渐渐懂事,力所能及地分担着家务,照看着小小的弟弟平安。
孙氏看着孩子们,心中既有酸楚,更有无穷的力量。
她起早贪黑,拼命劳作,像一棵坚韧的蒲草,在风雨中顽强地支撑着这个家。
她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抱着年幼的平安,望着远方,默默祈祷,期盼着战争早日结束,期盼着丈夫平安归来。
日子在期盼与等待中,一天天流逝。终于,好消息传来——全国解放了!
又过了些时日,在一个夕阳染红天边的傍晚,一个穿着褪色军装、风尘仆仆却身姿挺拔的身影,出现在了家门口。他背着简单的行囊,目光急切地搜寻着。
“爹——!”正在门口带着弟弟妹妹玩耍的杨春燕第一个认出了来人,尖叫着扑了过去。
紧接着,夏荷、秋月、冬梅也反应过来,哭喊着“爹”围了上去。
孙氏听到动静,从屋里冲出来,手里还拿着锅铲。
当她看到那个日夜思念的身影真真切切地站在眼前时,泪水瞬间模糊了视线。她愣在原地,竟一步也迈不动了。
杨大河蹲下身,将孩子们紧紧搂在怀里,虎目含泪。
他抬起头,望向站在门口、泪流满面的妻子,声音沙哑地唤了一声:“妮子……我回来了。”
他站起身,大步走过去,将妻子和最小的、有些怯生生看着他的儿子平安,一起拥入怀中。
“回来了……回来了就好……”孙氏伏在丈夫坚实的胸膛上,泣不成声。
喜欢穿越1959,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穿越1959,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