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昏迷不醒的少女,杨大河咬了咬牙,将砍好的柴捆暂时藏在附近的石缝里,然后弯下腰,深吸一口气,将轻得像一片羽毛的孙娟背了起来。
少女微弱的呼吸拂在他的颈侧,那冰冷的体温让他心中揪紧。
他稳了稳身形,冒着淅淅沥沥的山雨,踏着泥泞湿滑的山路,一步一步,坚定地朝着山下的杨家峪村走去。
每一步都沉重,却又充满了力量。他不知道自己背回来的是谁,只知道这是一条人命,他不能见死不救。
昏迷中的孙娟,只感觉到一个宽阔而温暖的背脊,以及一种前所未有的、让人安心的沉稳力量。
她仿佛在无边无际的黑暗和冰冷中,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一丝微弱、却真实存在的暖意,透过冰冷的肌肤,缓缓渗入了她几乎冻僵的心脏。
杨大河背着昏迷不醒的孙娟,踏着暮色和细雨,终于回到了山脚下的家——其实也就是两间勉强遮风挡雨的土坯房。
他的母亲正在灶间忙着,见儿子背回个水淋淋、不省人事的姑娘,吓了一跳。
“大河,这……这是谁家的姑娘?咋成这样了?”杨母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计,围了过来。
“娘,我在山上砍柴碰见的,晕倒在树下,还有口气。”杨大河小心翼翼地将孙娟放在屋里唯一的土炕上,语气带着恳求,“咱不能见死不救啊。”
杨母借着昏暗的油灯打量炕上的姑娘,只见她脸色灰白,嘴唇干裂,浑身滚烫,瘦弱得可怜,身上的衣服破烂不堪,沾满泥污。
恻隐之心瞬间压过了最初的惊讶与顾虑。她也是个苦命人,早年丧夫,独自拉扯儿子,深知这世道的艰难。
“造孽啊……这兵荒马乱的。”杨母叹了口气,不再多问,立刻行动起来,“快,去打盆温水来,再找件我的干净旧衣裳。”
母子俩忙碌起来。杨母用温水细细擦去孙娟脸上的污渍,露出了一张虽然憔悴却难掩清秀的脸庞。
她给孙娟换上了干爽的旧衣,又熬了稀稀的小米粥,一点点喂给她。
也许是那点暖粥和干燥的环境起了作用,也许是求生的意志顽强,后半夜,孙娟的高烧竟然慢慢退了下去,悠悠转醒。
当她睁开眼,看到陌生的环境和一对关切望着她的母子时,眼中瞬间充满了惊恐和戒备,身体下意识地往后缩了缩。
“姑娘,别怕,别怕。”杨母连忙柔声安抚,“是我家大河在山上把你背回来的。你晕倒了,现在感觉咋样?”
孙娟看着眼前面容慈和、眼神里没有恶意的老太太,又看了看旁边那个沉默却显得可靠的年轻后生,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一些,但依旧紧紧闭着嘴,不肯说话。
接下来的几天,孙娟在杨母的精心照料下,身体慢慢恢复,但她的话却极少。
杨母心地善良,看出这姑娘心里藏着事,也不逼问,只是默默地将家里本就不多的吃食分给她,尽量让她吃饱。
直到孙娟能下地走动了,杨母才趁着一次闲聊的机会,温和地问道:“姑娘,你是哪个村的?家里还有啥人不?这么些天了,家里该着急了。”
听到“家”字,孙娟的身体明显僵了一下,眼眶瞬间就红了,但她死死咬着下唇,不让眼泪掉下来。
沉默了许久,就在杨母以为她不会回答时,她才用极其微弱、带着沙哑的声音说道:“……没了……都没了……让小鬼子……杀了……”
声音很轻,却像淬了冰的针,扎得人心头发疼。
杨母和一旁的杨大河对视一眼,心中都是一沉,涌起无限的同情。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这样的悲剧太多了。
“那……姑娘,你叫啥名儿?”杨母又轻声问。
孙娟垂下眼睑,长长的睫毛掩盖住眸中复杂的情绪。
她想起了外婆村里那个指认的汉奸,想起了舅舅江明远,她心里知道舅舅早年就参军了,听说在部队里好像还是个干部。
外婆整个村子都因为被怀疑“窝藏华国军人”、“是军属”而遭了殃,自己家……恐怕也……她不敢深想。
如果自己报出真名实姓,万一被有心人知道自己是江明远的外甥女,会不会给这对救了自己性命的母子带来灭顶之灾?
不能连累他们!
她抬起头,眼神里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决绝和疏离,低声道:“我……我姓孙。爹娘……没啥大名,就……就叫我妮。”
她选择了隐瞒。孙是真姓,“妮”是这个年代无数乡下女孩共同的、不起眼的称呼。她将自己的过去,连同那个承载了太多温暖与剧痛的名字“娟”,一起深深地埋藏了起来。
杨母何等通透,见姑娘不愿多说,甚至隐去了名字,便知她必有难言之隐,或许还有更深的恐惧。
她不再追问,只是拍了拍孙娟的手,慈祥地说:“好,妮,那就先在这儿住下。把身子养好最要紧,这里就是你的家。”
就这样,“孙妮”在杨家住了下来。她勤快懂事,帮着杨母做家务,喂鸡喂鸭,默默承担着力所能及的劳动,仿佛要将这份救命之恩通过行动来报答。
而杨大河,这个沉默寡言的青年,虽然话不多,但砍柴挑水总是默默多做一份,偶尔打到只野兔山鸡,
也会让母亲多做些,给这个突然闯入他们生活的、身世可怜的“孙妮”补身体。
在这个简陋却充满温情的屋檐下,两颗年轻的心,在乱世之中,小心翼翼地靠近。
孙娟用隐姓埋名的方式,守护着这对善良母子的平安,而这方小小的院落,也成了她破碎人生中,重新找到的家。
喜欢穿越1959,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穿越1959,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