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的嘉奖如同一阵暖风,倏忽间吹遍了平县机械厂的每个角落。
工人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车间里传出的机器轰鸣声似乎也比往日更有力气。
“扩大生产!省里要求我们年底前产量翻五番!”高厂长在全员大会上的宣布引发了雷鸣般的掌声,
可当他回到小会议室,面对各车间主任和技术骨干时,眉宇间的忧虑却再也掩藏不住。
“同志们,任务艰巨啊。”高厂长声音依然洪亮,但指尖在桌面上无意识地敲击着,暴露了他内心的压力。
会议室里一时寂静。半晌,管生产的老师傅陈德明清了清嗓子,指着窗外一车间方向道:
“厂长,不是咱们不想干,可厂里这些老伙计——”他顿了顿,语气沉重,“它们年纪比我儿子都大,干活慢,精度也不够。
眼下全靠几个老兄弟的手艺硬撑着,产量实在上不去啊。”
负责采购的刘主任连连点头:“材料也是大问题。
钢材、生铁都是有数的,突然要这么多,上面的口子卡得紧,说是要按计划来。”
这时,资深的赵技术员推了推眼镜,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心里一动的建议:
“要我说,咱们那‘东风-1’是不是能稍微……简化一下?有些地方要求太高,费料又费工。
稍微改改,用便宜点的材料顶一顶,说不定就能快很多。”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得能听见窗外麻雀的叽喳声。简化?这可是要动产品的根本啊!
坐在高和平旁边的杨秋月攥紧了手里的笔记本,指节微微发白。
她虽然在技术部主要负责整理资料,却也明白这“简化”背后可能意味着产品质量的下降。
她注意到弟弟杨平安安静地坐在角落,神情若有所思。
高和平脸色一沉,正要开口反驳,杨平安清朗的声音已经响了起来。
“赵师傅的想法是为了解决眼前的难处,心意是好的。”他声音温和,先肯定了对方,
随即话锋一转,“可咱们的‘东风-1’,就像家里精心照顾的孩子,要是为了让他快点长大,就偷工减料,伤了根基,那以后还能指望他顶门立户吗?”
他环视会议室里的每一个人,目光诚恳:“咱们不能对不起省里的信任,更不能让买了拖拉机的乡亲们骂娘。”
他顿了顿,打了个更生活的比方:“这就好比咱家盖新房,看着是快了,可要是地基和承重墙用了孬料,赶上大雨大风,房子晃悠了,谁还敢住?”
这话说得朴实却在理,不少老师傅都暗自点头。赵技术员脸上有些挂不住:“理是这么个理,可没米下锅,咋做饭?”
杨平安看向高厂长,不慌不忙地说:“高叔,设备的事,咱们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赶紧向省里求援,该要的‘家伙事儿’不能少;另一方面,咱们自己也得想办法。我和云轩可以带着老师傅们琢磨一下,
给咱那些老机床做点‘好帮手’,让它们老当益壮,干出精细活。”
“至于材料,”他眼睛微亮,“光靠等分配不行。
咱们的拖拉机现在有名气了,这就是本钱。可以试着跟那些材料多、但技术跟不上的大厂聊聊,
咱们帮他们一点点,他们手指缝里漏点材料给咱们,互相帮衬,这叫‘以技换料’。”
“当然,咱们的核心手艺不能丢,”他补充道,“拿些边边角角的技术换就行。
同时,厂里也要精打细算,减少浪费,这本身就能省出不少。”
他这一番话,像在沉闷的屋里开了扇窗,大家顿时觉得眼前一亮,纷纷议论起来。对啊,还能这么干!
高厂长脸上终于露出了舒展的笑容,一拍桌子:“好!就按平安说的思路办!各车间、技术部都动起来!和平,你负责对外联络,试试这‘以技换料’的路子!”
机械厂的事务逐渐步入正轨,技术攻关小组在杨平安和顾云轩的带领下,设计的第一批简易工装夹具已经开始在车间试用,效果初显。
高和平那边与邻省钢铁厂的“技术换资源”谈判,也取得了初步进展。
整个平县机械厂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自从杨平安在机械厂技术部挂名,进出厂区方便,成了他照顾怀孕的三姐最佳途径。
他经常利用去机械厂“上班”或找高和平、顾云轩讨论技术问题的机会,给杨秋月带东西。
有时是几颗水灵灵的西红柿,有时是一小捆翠绿的青菜,或者几个空间产的、格外香甜的苹果。
这些东西都混在普通的蔬菜水果里,并不显眼。前段时间还因为孕吐小脸苍白的杨秋月,最近气色红润,精神饱满。
除此之外,杨平安为三姐准备了安胎滋补药丸。
这天,他带着一兜新摘的黄瓜,和安胎药丸来到三姐和高和平分的宿舍。
“三姐,这是家里后院新摘的,你尝尝。”他把黄瓜放下,然后拿出药丸,“这是跟给大姐一样的安胎丸,你收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1959,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穿越1959,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