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杨家那座位于县城的二进院子时,天色已然昏黄。
院门口,一盏灯笼早已被细心点亮,在渐浓的暮色中晕开一团温暖的光。
车子刚停稳,杨夏荷便要自己下车走回房间,她虽疲惫,却不想显得太过娇弱。
但沈向西哪里舍得,他不由分说,小心翼翼地俯身,一个标准的公主抱,
便将妻子稳稳地揽入怀中,动作轻柔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坚定。
“别动,我抱你进去。”沈向西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疼惜。
杨夏荷苍白的脸上飞起一抹红晕,看着近在咫尺的丈夫坚毅的下颌,心中一暖,
顺从地靠在他胸口,任由他抱着自己,穿过整洁的庭院,径直走向属于他们的那间西厢房。
母亲孙氏则抱着刚刚出生、裹在柔软襁褓里的小外孙——沈念军(小名军军),
动作熟练而轻柔地跟着下了车。小家伙睡得正香,对外界的动静一无所知。
杨平安利落地从车上拿下不多的行李,紧跟在后,帮着把东西送进二姐屋里。
这间西厢房,是孙氏和杨春燕提前就收拾妥当的。窗明几净,炕上的被褥铺得厚实暄软,散发着阳光晒过的暖香。
窗台上放着一盆绿意盎然的吊兰,为房间增添了几分生机。
靠墙的桌子上,暖水瓶、茶杯、甚至还有一小碟红糖都摆放得整整齐齐。
整个房间谈不上奢华,却处处透着用心和温馨,是真正为归家的女儿准备的港湾。
沈向西小心翼翼地将杨夏荷放在炕上,又仔细帮她调整好靠枕,拉过薄被盖好。
这一连串的动作,他做得无比自然,眼神始终焦着在妻子身上。
“渴不渴?饿不饿?娘说一会儿就把吃的送过来。”沈向西低声问。
杨夏荷摇摇头,握住他的手,柔声道:“不急,让你受累了。”
“我累什么,辛苦的是你。”沈向西反握住她的手,目光里满是柔情。
这时,孙氏抱着军军走了进来,将小家伙轻轻放在杨夏荷身边,慈爱地端详着:“瞧瞧我们军军,睡得多踏实。
夏荷,你也闭眼歇会儿,娘去把鸡汤端来,一直用小火煨着呢,就等你回来喝。”
杨平安放好行李,站在门口,看着屋里这温馨的一幕,嘴角微微上扬。
他开口道:“二姐,你安心休息。家里啥都不缺,大姐和大姐夫早就把吃的用的都备齐了。”
他称呼自然,一声“二姐夫”,一声“二姐”,将沈向西和杨夏荷都妥帖地纳入家庭的序列。
沈向西闻声回头,对上杨平安清亮沉静的目光,心中感激,点了点头:“平安,辛苦你了。”
“自家人,不说这个。”杨平安笑了笑,“二姐夫,你陪着二姐,我去看看娘那边有什么要帮忙的。”
说着,他便转身去了厨房。
厨房里,孙氏正忙着将一直温着的鸡汤和特意做的软烂易消化的饭菜装盘。
杨平安进来,很自然地接过她手里的活:“娘,我来端,您去歇会。”
孙氏看着比自己还高出半头的小儿子,眼中满是欣慰。这个家,因为有了平安,才有了如今这般让人心安的光景。
很快,香浓的鸡汤和饭菜被端进了西厢房。杨夏荷在丈夫的照料下,小口吃着,暖流不仅温暖了胃,更温暖了心。
堂屋里,杨大河和稍后过来的王建国、和抱着安安的杨春燕也坐着说话,话题自然围绕着新生的军军和产后的调养。
院子里,晚风轻拂,带来夏日夜晚特有的草木清香。
夏末的晨光尚未变得灼热,温柔地唤醒了杨家小院。西厢房里,杨夏荷在一夜安稳沉睡后,气色明显好了许多。
她醒来时,便看到沈向西已经穿戴整齐,正坐在炕沿,目光温柔地注视着她和身边襁褓里还在酣睡的儿子。
“醒了?感觉怎么样?”沈向西压低声音,生怕吵醒了小的。
“好多了。”杨夏荷微笑着轻声回应,目光也落在儿子小小的脸蛋上,满是母爱。
这时,院子里传来了轻微的响动。东厢房的门“吱呀”一声打开,已经换上工装、
梳着两条整齐麻花辫的杨秋月走了出来,她手里拿着一个洗得发白的布包。
“爹,娘,我去上班了。”杨秋月声音清脆,朝着正房打了个招呼。
“哎,路上小心点。”孙氏从厨房探出头叮嘱。
杨秋月应了一声,脚步轻快地出了院门。
几乎同时,杨平安的房门也开了,他已经收拾利落。
而旁边杨冬梅的房门则“哐当”一声被推开,小姑娘揉着惺忪的睡眼冲出来:“平安,等等我!我马上好!”
杨平安看着咋咋呼呼的四姐,无奈摇头:“四姐,你快点。”
西厢房的另一间的门帘这时也被掀开,只见王建国抱着已经醒来的安安走了出来。小家伙虎头虎脑,一看到院子里的舅舅,立刻在爸爸怀里扭动起来,
伸出小胖手,含糊又急切地喊着:“啾啾!啾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1959,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穿越1959,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