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家属院里,杨春燕一家的小日子过得踏实而暖融,如同慢火煨着的一锅好汤,香气渐浓。
儿子王念安(小名安安)八个多月了,正是活泼好动、对世界充满探索欲的时候。
小家伙在娘胎里就被舅舅杨平安用灵泉水仔细滋养着,出生后更是没断过这份“特殊关照”,长得虎头虎脑,胳膊腿儿像嫩藕节似的,白白胖胖,格外结实。
不到九个月,就已经能扶着墙稳稳当当地站上好一会儿,乌溜溜的大眼睛机灵地转着,
嘴里“啊啊喔喔”地说着婴语”,偶尔还能清晰地冒出“爸”、“妈”,逗得王建国心花怒放。
杨春燕如今主要精力放在照顾孩子上,但也没完全闲着。
她性子勤快,趁着安安白天睡觉的工夫,会接些家属院里组织的轻松活计,比如帮着缝补些军服、糊糊火柴盒,
既能贴补些家用,也不至于与社会脱节。她被弟弟暗中考究的饮食教养得极好,产后恢复得利索,气色红润健康,
眉宇间尽是满足与安宁,操持家务、照顾孩子井井有条,将小家打理得温馨舒适。
王建国如今在部队里干劲十足,前途看好。
除了自身努力,岳父家那边虽不显山露水,却无形中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岳父杨大河在公安系统站稳了脚跟,
连襟沈向西那边更是背景深厚,加上小舅子杨平安对家里持续不断的、恰到好处的帮衬,让他全无后顾之忧,能一心扑在事业上。
他对妻子愈发敬爱体贴,对岳父一家也愈发亲近感激。
前些时日,王建国休了探亲假,特意带着妻儿回了趟邻省老家。
这是他升职后第一次携妻儿衣锦还乡,意义不同。
杨春燕虽有些近乡情怯(毕竟当初差点嫁在隔壁村),但看着怀里健康可爱的儿子和身边稳重可靠的丈夫,心里也多了底气。
到了王家,安安立刻成了全家的焦点。王建国的父亲是村里的老支书,为人严肃,平日里不苟言笑,可见着这白白胖胖、见人就笑的大孙子,那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小家伙也不认生,被爷爷抱在怀里,伸出小胖手就去抓爷爷胸前的钢笔,嘴里“咿咿呀呀”,把老支书逗得哈哈大笑,连声说:“这小子,胆子大,像他爹小时候!”亲自抱着孙子在村里转了一圈,逢人便夸,那得意劲儿,比当年自己当上支书还甚。王建国的母亲和弟妹们更是围着杨春燕和孩子团团转,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这次回乡,安安可谓是为父母挣足了脸面,也让王建国深感欣慰。
回到部队家属院,生活恢复平静,却更添温馨。王建国下班回家,常常是儿子摇摇晃晃地扑过来求抱抱,妻子在厨房里准备着热乎饭菜,空气中弥漫着家的味道。
杨平安依旧是这里的常客。他总能找到由头过来,有时拎着几条鲜嫩的小鱼说是给安安熬汤,有时是几把碧绿爽口的青菜。他抱着安安时,小家伙总是格外安静,依赖地靠在他怀里,仿佛能感受到舅舅身上那份独特的、令人心安的气息。
王建国现在对这小舅子是真心实意地佩服,私下里常对杨春燕感叹:“平安这孩子,心思缜密,做事稳妥,还重情义。有他在,咱们这家,就像有了定海神针。”
杨春燕听着,眼里满是温柔与骄傲。弟弟的好,她这个当姐姐的体会最深。
这天傍晚,杨春燕用弟弟送来的新鲜猪肉和白菜包了饺子,王建国在院里耐心地扶着跃跃欲试想独自迈步的儿子。夕阳的金光笼罩着小院,饺子的香气混合着孩子的嬉笑,构成了一幅最动人的生活画卷。
杨平安过来时,正好看到这一幕。他看着大姐脸上平和幸福的笑容,看着姐夫对家庭的珍视,看着小外甥在爱意中茁壮成长,心中一片安然。这就是他倾力守护的平淡幸福,真实,温暖,充满希望。
夕阳的余晖给家属院的小院镀上了一层暖金色,饺子宴的温馨气氛尚未散去。杨平安见时候不早,便起身准备告辞。他刚站起身,裤腿就被一只小胖手牢牢攥住了。
低头一看,原来是原本在父亲怀里玩布老虎的安安,不知何时竟自己扶着沙发边缘挪了下来,正仰着小脸,眼巴巴地望着他。小家伙嘴里还含着半颗没咽下去的饺子馅,腮帮子鼓鼓的,乌溜溜的大眼睛里全是不舍。
“啾……啾……”他含糊不清地喊着,小手用力拽着杨平安的裤腿,整个小身子都靠了上来,一副“你别想走”的架势。
杨平安的心瞬间就软成了一摊水。他蹲下身,与小家伙平视,柔声道:“安安乖,舅舅下次再来看你,给你带甜甜的果子吃,好不好?”
安安用力摇头,小脑袋摇得像拨浪鼓,嘴里“啊啊”地抗议着,另一只小胖手也伸过来,紧紧抱住了舅舅的胳膊,把沾着点油渍和口水的小脸贴在杨平安的袖子上蹭了蹭,仿佛这样就能把舅舅留住。
王建国在一旁看得好笑,伸手想去抱儿子:“安安,来,爸爸抱,让舅舅回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1959,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穿越1959,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