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早起的村民闻声跑来,看到那堆“焕然一新”的稻种,也都惊呆了。
“老天爷!这……这是怎么回事?”
“这稻种……我活了大半辈子没见过成色这么好的!”
“昨晚还好好的……不,昨晚看着还不这样啊!难道是……”
有人想到了什么,压低声音:“不会是……山神爷显灵,给咱们换了吧?”
“嘘!别瞎说!”杨满囤连忙制止,但他看着那堆稻种,眼神里也充满了难以置信和敬畏。他仔细检查了仓库门锁,完好无损。
他又看到了墙角洒落的几粒格外饱满的稻谷,更是惊疑不定。
最终,无法解释的奇迹被归结为“祖宗保佑”或是“山神显灵”,一种混合着兴奋、感激和神秘感的情绪在村里蔓延开来。
无论如何,有了这如同天降的良种,今年春耕的希望之火,瞬间在每个人心中熊熊燃烧起来。
杨平安混在人群中,听着大家的议论和欢呼,嘴角微微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他抬头看了看蔚蓝的天空,心中默念:
种子已经种下,只待秋收,满村金黄。
那批“天降”的良种,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杨家峪村激起了持续而热烈的涟漪。
神秘归神秘,庄稼人最看重的还是实实在在的收成。
在队长杨满囤的带领下,全村男女老少怀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期盼,将那些金灿灿的稻种小心翼翼地播撒进精心整理过的水田里。
日子一天天过去,令人惊奇的事情接连发生。
首先是出苗。
别的大队同期播种的稻田才刚刚冒出稀稀拉拉的嫩芽,杨家峪的田里却已是绿油油一片,秧苗齐整壮实,
仿佛一夜之间就窜了起来,叶片宽厚,绿得发亮,在阳光下精神抖擞。
“邪了门了!这苗长得也太快了!”
“你看看这苗多壮!我种了一辈子地,就没见过这么喜人的秧苗!”
田埂上,每天都围满了啧啧称奇的村民,脸上的笑容比田里的秧苗还要灿烂。
之前对“山神显灵”还将信将疑的人,此刻也彻底信服,看向那片稻田的目光充满了敬畏和感激。
杨平安偶尔也会跟着父亲杨大河回到村里,去田边转转。
看着这片长势惊人的秧苗,他脸上也满是欣慰,虽然心里也存着疑惑,但更多的是为村里高兴。
杨平安则默默感受着秧苗中蕴含的勃勃生机,心中安定。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等到抽穗灌浆的时候,那景象才会真正震撼所有人。
村里的变化是喜悦的,而县城机械厂里,高和平的心也如同那田里的秧苗,在经历了一场严冬后,迫切地渴望生长。
母亲赵玉梅自从医院回来后,虽然身体渐渐康复,但精神大不如前,往日的强势和挑剔收敛了许多,
大多数时候只是沉默地坐在家里,对高和平和杨秋月的事,不再明确反对,但也绝口不提支持,
仿佛默认了一般。这种沉默,对高和平而言,已是难得的空间。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犹豫和压抑。每天上班,他都会“恰好”与杨秋月在技术科门口或者去食堂的路上“偶遇”,
然后自然地与她并肩走一段,讨论一些技术问题,或者说些厂里的趣闻。
他的态度温和而坚定,目光坦诚,不再掩饰自己的好感。
杨秋月依旧沉静,但面对高和平持之以恒的、不令人反感的接近,她紧绷的心防也在一点点软化。
她能感觉到高和平的真诚,也能察觉到他似乎解决了某些来自家庭的压力(她隐约听到一些关于高母生病和他舅舅家出事的传闻)。
她欣赏他的才华,也感激他在工作上对自己的帮助和肯定。
这天下午,高和平拿着一份有些复杂的零件图纸来到技术科,找到正在伏案计算的杨秋月。
“秋月同志,这个部件的受力分析我有点拿不准,能帮我看看吗?”他的语气自然,带着同事间的请教,但眼神里却有着超出同事的期待。
杨秋月抬起头,接过图纸,仔细看了起来。
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在她专注的侧脸上投下柔和的光晕,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形成一小片阴影。
高和平看着她的侧影,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
“这里,”杨秋月拿起铅笔,在图纸上轻轻点了一下,声音清晰而柔和,
“如果考虑动态负载的话,这个连接处的强度可能需要重新核算。
我觉得可以尝试加一个加强筋……”
她条理分明地阐述着自己的看法,偶尔抬起眼看向高和平,询问他的意见。
两人头靠得很近,能闻到彼此身上淡淡的机油味和肥皂清香。
高和平认真听着,不时点头,心中却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暖流。
这一刻,没有家庭出身的桎梏,没有外界纷扰的压力,只有两个志趣相投的年轻人,为了一个共同的技术问题而专注探讨。
这种感觉,让他无比珍惜,也让他更加确定自己的心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1959,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穿越1959,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