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直,可整理好了?”朱标写完满桌密麻字迹,转头问方孝孺。
朱标最初是从燕长倾对朱棣未来的推演中听闻方孝孺之名。这位因誓死扞卫建文帝而被诛连十族的忠臣,令朱标油然生出几分敬重。
燕长倾讲述时特意提及:其父方克勤曾任山东济宁知府,洪武八年因治绩卓着受太祖嘉奖,后却受空印案牵连而亡。
掌握这些线索后,朱标很快以征召东宫属臣的名义将方孝孺调至京师。经当面考校,虽觉这年轻人尚缺实务历练,但其才思敏捷、勤于自省,确是可造之材。赴广安知县任时,便特意带他出任县丞以作栽培。
殿下,广安县情已悉数整理完毕!
方孝孺捧着文书恭敬奉上,眼中满是崇敬。朱标展卷细阅,三月来踏遍全县乡野的景象浮现眼前——哪村缺水、哪寨欠粮、何处需修桥铺路,皆如指掌。
接下来,他需据此制定《广安县三年发展纲要》,将燕长倾所授的治政之道落到实处。待方案既定,便要一步步让百姓碗里有粮、身上有衣、脸上有笑。
【不知秦王、晋王、燕王他们进展如何?】
朱标忽而搁笔望天,一抹笑意掠过唇角。
......
(西宁县,秦王朱樉的辖地。
县衙公堂上,朱樉未着七品官服,反披一身皮甲,高坐知县之位。他眉目冷峻,气势如锋,不似文官,倒似沙场悍将。左右两侧立着两名锦衣卫千户,虽未着飞鱼服,但一身朱红衙役装束仍掩不住肃杀之气。
堂下两侧,六房书吏分坐六张长案,案上摊开县中卷宗,笔墨齐备,随时记录。再往下,两列衙役持杀威棒而立,神色凛然。而堂 ,西宁县十二乡长、一百二十八村长垂首静立,姿态恭谨。
此情此景,若叫朝臣瞧见,必觉眼熟——分明是缩版的朝廷早朝!朱樉以知县为“君”,六房为“六部”,乡长村长为“百官”,将父皇朱元璋治天下的架势搬到了这弹丸小县。
他牢记燕长倾所言:“以治天下之心治一县,一县亦如天下。”
此刻,朱樉目光如刀,扫过堂下众人。乡长村长们脖颈一缩,头压得更低。这数月来,他们已领教了这位“朱二知县”的手段。
上任首日,他竟带了两千护卫!若说防匪患倒也寻常,可谁家知县出行,阵仗堪比 大将?
这 朱二知县带着两千多护卫,比他们西宁县整个衙门的人加起来还多!
朱二知县到任第一天还算安分,领了官印,正式上任后,只是安顿家眷,没闹什么幺蛾子。
可第二天,他就把县衙所有差役召集起来,让他们和自己的护卫单挑,又搞了几场混战。结果不管是单打独斗还是群殴,县衙差役全被打趴下了。
后来朱二知县亲自下场,原本想给上司放水的差役们反而被打得更惨,差点怀疑自己接错了人——这哪是文官?分明是个武状元!
好在白纸黑字的朝廷委任状证明了他的身份。虽然挨了顿揍,但当晚朱二知县就用衙门余款请差役们大吃大喝,算是给了台阶。
打不过,人也没他多,再加上西宁县靠近边疆,百姓尚武敬强者,差役们很快服软,虽不至于死心塌地,但至少不敢阳奉阴违。
收服差役后,朱二知县借着他们对本地的熟悉,摸清了西宁县的情况。没过多久,他就带着护卫和差役下乡巡查。
每次巡查,乡长、村长必须陪同。结果这一趟下来,一个乡长和三个村长“不幸”遭了匪徒毒手。
可没人替他们难过,反倒有人拍手称快——这几个平日欺压百姓,甚至传言西宁县的匪患就是他们暗中勾结的。
当然,这只是传闻。
反正等朱二知县带人把十二个乡、一百二十八个村全扫了一遍后,西宁县的风气焕然一新,再没听说哪儿闹匪患了。
此后,朱二知县立下规矩,每七日召集各乡长、村长至县衙议事。
会上需呈报七日内辖内事务,并禀明朱二此前所派差事的进展。
在这般严苛督管下,无论是乡里积弊,抑或乡邻旧怨,经朱二调停决断——
快则一两日,慢则三五天,至迟下次例会必得处置。
虽其裁决未必尽如人意,却总是一刀斩乱麻。
加之朱二威势慑人,众人纵有不满,亦只敢私下嘀咕,断不敢当面违逆或阳奉阴违。
毕竟那暴毙的一乡长三村长,众人皆是亲眼所见。
由此,西宁县各乡各村渐如解冻 ,在朱二驱使下奔涌向前。
沉睡多年的西宁,终是抖落尘灰,焕发出难以言喻的生机。
而端坐高堂的秦王朱樉对此浑然未觉,只冷眼扫过众人,沉声宣道:
西宁县第九次三年发展会议,启!
殿下众官早已熟稔,即刻依序禀陈职守。
……
青阳县衙内,晋王朱棡一袭锦袍斜倚官椅,指尖掠过陈年卷宗。
两侧肃立着锦衣卫所扮的带刀衙役,六房书吏抱着文牍穿梭堂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