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着急,慢慢来就好。
……
贾文推开门,刺眼的阳光迎面照来。
烈日当空,蝉声不断。
虽是盛夏,贾文却感觉不到一丝炎热,反而有凉风从身旁掠过。
“路上小心……到了那边,记得给我们写信……呜呜……”
三大妈用力挥着手,泪水模糊了双眼。
阎解旷带着妹妹阎解娣,一步一回头,走出了大院。
两人背上都扛着沉重的行李。
“妈……”
刘光福说道:“我会常回来看您的……别担心,又不是不回来了!”
贰大爷家的刘光天和刘光福也背着行囊离开了大院。
一九六六年夏,一场前所未有的运动在龙国展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由于城市人口日益增多,国家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于是号召青年们走出城市,到广阔的农村去寻找出路。
这一举措既能缓解就业压力,也能促进农业生产,为农村带去先进的思想与技术。
还有文化。
初衷无疑是好的。
但贾文却皱起了眉头:暴风雨,终究是要来了吧!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一个信号。
往后的日子,恐怕会越来越艰难。
不过贾文并不担心自己,他才十岁,还只是四年级的学生,上山下乡暂时轮不到他。
但他也知道,躲是躲不过的。
再过几年,等到初中毕业,大约十五岁时,他也得去。
这是大势所趋,不去也不行。
贰大妈和叁大妈仍在哭泣,而走出院子的孩子们却一个个满怀兴奋。
为什么?
因为对新生活的向往。
他们早已受够了家中的压抑。
尤其是刘光天和刘光福兄弟,他们在父亲刘海中手下受尽了委屈。
家里有点好吃的,全被父亲独占,孩子们一点也尝不到——这种荒唐事,就发生在刘海中的家里。
“哟……”
秦淮茹端着一盆衣服走出来,放在水池边开始清洗。
她搓洗着衣物,嘴里念叨着:“贰大妈,叁大妈,你们别太担心,这是国家的大政策,谁家也躲不过。孩子终归是你们老刘家的血脉,就算往后见不着面,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不是?”
这话听着像是安慰人。
可怎么听都让人觉得不太对味。
“咳咳……”易中海接话道:“让孩子去锻炼锻炼也好,城里工作不好找,农村地方大,机会多,说不定还能闯出点名堂来!”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劝着。
没过多久,贰大妈和叁大妈渐渐止住了哭声。
秦淮茹忽然扭头望向阎埠贵,问道:“叁大爷,听说学校快要停课了,这事儿是真的假的?”
她脸上带着一丝藏不住的得意。
唰——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投向阎埠贵。
周大妈、唐大妈、李琴她们都竖起耳朵听着。
谁家没个上学的孩子呢?
最近这学上得断断续续,今天停明天开,一周都上不满两天课。
孩子们落下的功课越来越多。
特别是周银行和唐仓库成绩本来不错,家长就更着急了。
阎埠贵脸色不太好看,低声道:“是有这么个风声……听说大学里有老师被学生揭发品行不端,正在搞师德检查。”
“进步青年们为这事还闹了一场。”
“唉,现在谁也说不准,走一步看一步吧。”
秦淮茹眉开眼笑地说:“我有个亲戚在教育口工作,他说已经定下来了,马上全面停课。”
“要我说啊,学习好有什么用?终究拗不过大势。”她装模作样地叹气道,“白交了这么多年学费,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
这话分明是冲着贾文来的。
李琴撇撇嘴反驳:“怎么能说没用?至少识字念文不成问题,总不能当个睁眼瞎吧?”
“放屁!”
贾张氏拉着棒梗从屋里窜出来,冲着李琴一瞪眼:“学什么学?四年级能懂个啥?听说真要学本事得上大学呢!”
她越说越得意:“最后不还是跟我孙子一样?花那么多心思有啥用?老天爷都看着呢!考第一有啥了不起?没那个命就是没那个命!”
“咱们家老贾在下面护着棒梗呢……没有祖宗庇佑,你们还想考大学?做梦!”
如果说秦淮茹只是话里带刺,贾张氏却已经扯开嗓子骂街了。
这么多年,贾文一直压着她们。
尤其她的宝贝孙子棒梗被一个不亲的孙子压得抬不起头,贾张氏心里那个恨啊,恨到骨子里。
凭什么你们能考满分,我孙子却只能垫底?凭什么开除我家棒梗?
现在好了,学校停课了,你考满分又有什么用?
贾张氏心里那股高兴劲儿,简直像疯了一样。
这话一出,脸黑的除了李琴,还有周大妈、唐大妈!
她们也是受害者。
可气的是,面对贾张氏和秦淮茹的冷嘲热讽,她们却无力反驳。
因为现在看来,事实就是如此。
还能说什么呢?
贾文却微微一笑,看着贾张氏和秦淮茹说:“上学有什么不好?我们上到四年级,认字总没坏处。”
“至少,不会文盲到把别人家的奖状贴在自己墙上炫耀……”
噗——
喜欢四合院:六岁娃子开局菜刀镇全院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四合院:六岁娃子开局菜刀镇全院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