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生在那片凝滞的浓雾边缘已经徘徊了整整三日。
这迷雾仿佛拥有生命,又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一道巨大而无形的屏障。初时,他试图以在无量山后山石室中学到的那点粗浅奇门遁甲知识去推演,寻找生门、休门,避开死门、惊门。他折下树枝,在地上画出九宫八卦,根据日影移动和气息流转计算方位。然而,这片区域的磁场似乎极其混乱,推演出的结果往往自相矛盾,前一刻算出的生路,下一刻踏入便觉心悸气短,仿佛被无形的墙壁阻挡,甚至引来雾气翻涌,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排斥之意。
他也尝试过攀上附近最高的树冠,希望能窥见迷雾之上的景象。但树冠之上,依旧是无穷无尽的乳白,这雾气并非仅仅笼罩地面,而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浑圆的穹顶,隔绝内外。他甚至冒险向雾中投掷石块,石块没入其中,连一丝回声都未曾传回,如同被一张巨口无声吞噬。
“这绝非天然形成……”李长生靠坐在一棵需要数人合抱的古树下,望着眼前这片仿佛亘古不变的纯白,眉头紧锁。他想起系统曾提示“探索未知亦可为‘道’之一部分”,但此刻,他感觉自己并非在“探索”,而是在“对抗”。一种急于破解、急于征服的念头,不知不觉间占据了他的心神。
“是我着相了。”他忽然警醒。系统判定“躺平”的核心在于心境,而非行为。自己这般绞尽脑汁、孜孜以求地想要“破解”迷雾,与那争夺武功秘籍、强闯宝库的“争胜心”又有何异?虽然目标不同,但心态已然偏离了“平和”。
想通此节,他心中那根紧绷的弦骤然松弛下来。既然强求不得,那便随缘吧。他不再执着于寻找路径,而是如同刚到此地时一般,开始在雾区外围漫无目的地行走,观察着周遭的一草一木,感受着那浓郁却难以汲取的灵气,心境重新归于平静。
也正是在这放松的状态下,他的目光被一丛生长在雾区边缘、异常茂盛的墨绿色苔藓所吸引。那苔藓厚实如绒毯,覆盖着一块半人高的、不起眼的黑色岩石。寻常人或许会一眼掠过,但李长生此刻心静,观察便格外细致。他注意到那苔藓的边缘轮廓,似乎过于规整了些,不像自然生长。
他走上前,小心翼翼地用匕首刮开那层厚厚的苔藓。冰冷的石质触感传来,随着苔藓剥落,下方赫然露出了人工雕琢的痕迹!那是一个个苍劲古朴的篆文字体,深深刻入坚硬的岩石之中,历经风雨侵蚀,字迹边缘已变得圆润,但笔画间的风骨犹存。
他加快动作,很快,八个古篆大字完整地呈现在眼前:
“无为而治,心静自明。”
李长生如遭雷击,猛地怔在原地,反复咀嚼着这八个字。
“无为而治……心静自明……”
这并非什么高深的武功口诀,也不是破解阵法的秘钥,而更像是一种告诫,一种指引。它没有告诉你怎么“做”,而是告诉你要如何“想”。
“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不强求,顺应自然之势。
“心静”,则能照见本真,明晰前路。
自己之前种种试图“破解”的行为,不正是“有为”、“妄为”吗?心神不宁,又如何能“明”辨方向?
这石刻,指向的并非迷雾的弱点,而是闯入者内心的症结。
他回想起激活“万界躺平系统”时的提示——“心绪平和,不争不抢,即可增长修为”。这系统与这谷口的警示,竟如此一脉相承!
李长生闭上双眼,不再去看那令人心生焦躁的迷雾,也不再试图去感知那混乱的灵气流向。他深深吸气,缓缓吐出,体内那已小有根基的“龟息功”自然而然地运转开来。呼吸变得绵长而细微,心跳放缓,血液流速下降,脑海中纷杂的念头如同被清风拂过的湖面,渐渐平息下来。
他不再去想“不老长春谷”的传说,不再去期待谷中可能存在的机缘,甚至不再刻意维持“躺平”的状态。他只是放空自己,让心神沉浸于一种无知无觉、无欲无求的宁静之中。外界的声音——风声、虫鸣、树叶摩挲声——渐渐远去,又或者说,是融入了他的呼吸,成为了他存在的一部分。
他就这样静静地站着,仿佛化作了雾区边缘另一块顽石,与那石刻、古树、苔藓融为了一体。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一炷香,也许是一个时辰。当他再次睁开眼时,世界在他感知中已然不同。那原本凝滞厚重、充满排斥的迷雾,此刻在他眼中,似乎……“松动”了一些。并非形态上的变化,而是一种感觉上的差异。那雾气不再是一堵令人绝望的墙,而更像是一道流动的、温和的帷幕。
一种莫名的直觉,或者说是一种源于心灵深处的指引,告诉他,路,就在那里。
他没有犹豫,也不再有任何患得患失的忐忑。他遵循着那份“心静”之后产生的“自明”,抬脚踏出,不再是之前那种试探性的、小心翼翼的步伐,而是如同散步回家一般,信步向那浓得化不开的迷雾走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武侠:躺平就变强,见证整个江湖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武侠:躺平就变强,见证整个江湖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