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天幕既已明示,左明宗心向我朝,乃国之栋梁。臣以为,可派遣得力密探,潜入辽东,设法与其联络,晓以大义,必能使其归心。”
新任军机大臣,有着“鬼才谋主”之称的徐元,手持一卷情报,条理清晰地分析着。他的计划稳妥而周密,是眼下最合乎情理的选择。
然而,李景却缓缓摇了摇头,深邃的目光落在沙盘上代表辽东的那片区域。
“不妥。”
他只说了两个字,却让整个军机处的气氛瞬间凝固。
常青山有些不解,抱拳问道:“陛下,徐大人的计策已是万全,不知有何不妥?”
李景的食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沉稳而有节奏的声响。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诸位爱卿,你们以为,左明宗此人,与寻常将领有何不同?”
众人皆是一愣。
还是刚刚加入军机处的百里朔反应最快,他那双因跛足而久坐,却显得愈发锐利的眼睛中闪过一丝明悟:“陛下是说,左明宗乃国士,而非武夫。说服此等人物,靠的不是权势与金银,而是……诚意。”
“正是诚意。”李景颔首,目光扫过众人,“左明宗因不满刘莽暴虐,心怀黎民,方有归顺之意。此等高洁之士,若只派密探前往,空口白牙许以高官厚禄,恐怕只会让他觉得我等与刘莽无异,乃一丘之貉,反而会弄巧成拙。”
“更何况,”李景的语气加重了几分,“天幕揭示,他唯一的软肋,其胞妹左灵儿,尚在刘莽手中。此事若处理不当,不仅无法招揽左明宗,反而会害了他们兄妹二人性命。这等系于一发的关键之事,朕……信不过旁人。”
话音落定,整个军机处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徐元眼中闪过一丝骇然,他上前一步,声音都有些颤抖:“陛下……您是想亲自前往?”
此言一出,常青山“扑通”一声便跪倒在地:“陛下,万万不可!您乃万金之躯,国之根本,岂能亲身犯险,辽东乃龙潭虎穴,刘莽爪牙密布,此行凶险,远胜于千军万马的战场啊!”
“请陛下三思!”张铉、百里朔等人也齐齐跪下。
君王御驾亲征,已是兵行险着。而孤身潜入敌境,这在史书上,简直是闻所未闻的疯狂之举!
面对群臣的死谏,李景却显得异常平静。他缓缓从御座上站起,走到众人面前,亲手将为首的常青山与徐元扶起。
“诸位爱卿的忠心,朕明白。”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但你们也该明白,左明宗一人,足以抵得上十万大军!他手中的‘天火’技术,是我大舜克敌制胜,收复河山,乃至未来开疆拓土的关键所在。为了这国之重器,为了天下苍生能少受战火之苦,朕冒一次险,又算得了什么?”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自信的光芒,这源于他身为修真者的底气。
“况且,你们以为,这天下间,还有谁比朕更适合做这件事吗?”
一句话,让所有人哑口无言。
是啊,陛下不仅是运筹帷幄的君主,其个人武勇,早已在数次危难中得到证明。
更何况,他们这些臣子不知道的是,李景的神识早已能覆盖方圆数里,任何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
对他而言,潜行或许比正面冲杀更为安全。
“朕意已决,不必再劝。”李景一锤定音,“此事需绝对保密,对外只宣称朕于宫中闭关,为我朝祈福。徐元、张铉,你们留守京城,总揽朝政。常青山,你坐镇山海关,稳住防线。”
他最后将目光投向了百里朔。
“百里先生,你曾游历北方,熟悉辽东地理风貌,此行,便由你与朕同行,充当向导与参谋。”
百里朔闻言,先是一怔,随即一股热血直冲头顶。他那条残废的腿仿佛也重新充满了力量,他用力一拜,声音铿锵有力:“臣,领旨!愿为陛下马前卒,万死不辞!”
三日后。
一支毫不起眼的商队,缓缓驶出了山海关,向着白山黑水间的辽东腹地行去。
商队规模不大,十几匹骆马驮着绸缎布匹,数十名护卫个个精悍内敛。为首的“东家”,是一位面容俊朗、气质儒雅的青年,身旁跟着一位跛了脚,却眼神精明的“账房先生”。
正是化装成游商的李景与百里朔。
进入辽东地界后,气氛明显变得肃杀起来。
关卡林立,盘查严苛,刘莽麾下的士兵凶神恶煞,对过往商旅肆意盘剥。若非李景准备的通关文牒与银钱充足,恐怕寸步难行。
“陛下,前方三百里便是辽阳城,乃是刘莽的老巢。左明宗的火器营,就设在城外三十里的铁山大营,守卫森严,号称插翅难飞。”百里朔压低声音,在李景耳边介绍道。
李景微微颔首,目光却并未看向远方的辽阳城,而是凝视着西北方的一条崎岖山路。
“我们不走官道,走那条小路。”
百里朔一惊:“陛下,那条路名为‘断魂径’,山势险峻,常有猛兽出没,更有刘莽的暗哨游骑,凶险万分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开局两亩地,后期千古一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我开局两亩地,后期千古一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