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朔风刮过旷野,卷起枯槁野草,还有深埋在冻土里的枯骨。
那是没来得及收殓的将士遗骸,此刻被风扯得衣甲破碎,惨白的指骨直指铅灰色的天。
舜军大营就驻扎在这片旷野之上,黑色的营寨连绵数里。
此时,中军帐内,烛火亮如白昼,将三道挺拔的身影映在巨大的军事舆图上。
“殿下,您此行……当真是艺高人胆大,险之又险!”
说话之人乃是张铉,他看着安然归来的李景,语气中既有后怕,又有由衷的钦佩。
在外人眼里,这位晋王李景不过是数月前才从宗室旁支里被推出来的,此前一直在农村里,每日只知种地卖菜。
就这么一个土里土气的半路亲王,竟敢单人独骑闯入虎狼之穴,还敢与那后津大汗斡旋,此事传将出去,足以震动天下。
李景摆了摆手,神色平静地指着舆图上后津大营的位置,眼眸深邃:“子桥不必担忧,那后津大汗,看似雄才大略,实则目光短视,贪婪胜过了理智。”
他顿了顿,回忆起金王帐会面时的情景,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那大汗与刘莽的联盟,看似坚不可摧,实则不过是沙上之塔,耶律洪视刘莽为助他进军中原的阶梯,而刘莽又何尝不是视他为颠覆我大舜江山的棋子,二人各怀鬼胎,只需一点火星,便能使其分崩离析。”
帐内另一侧,一名身形魁梧如山、面容刚毅的将领闻言,攥紧了拳头,眼中爆发出摄人的精光。
他正是李景从后津大营中寻的所谓“马夫”,实际是开国名将常余天之后——常青山。
此刻的常青山,早已没了当初的落魄与愤懑,一身锃亮甲胄将他衬得英武不凡。
自从听说晋王殿下救活了伤兵营众多濒死的弟兄后,常青山便知,这位殿下有大本领。
而当李景在看他舞了一套常家枪法后,竟一语中的地指出了招式的缺陷,并指点他如何改进时,常青山对李景的敬佩,更是无以复加。。
他知道,眼前这位,是未来的真龙天子,是大舜的千古一帝!
常青山上前一步,单膝跪地,抱拳请命:“殿下既已离间成功,那刘莽与后津贼子必定相互猜防,请殿下给末将五千精骑,末将愿为先锋,直捣黄龙,将那刘莽与耶律洪的首级一并取来,献于殿下帐前!”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与昂扬的战意,仿佛胜利已是囊中之物。
张铉闻言,却微不可察地皱了皱眉,他为人老成持重,思虑更为周全。
“常将军勇则勇矣,但殿下的离间计虽妙,料也无法立刻生效,刘莽此人,心机深沉,绝非等闲之辈,后津大汗虽贪婪,却也非蠢钝之人,我等此刻贸然出击,恐怕会让他们暂时放下嫌隙,同仇敌忾,反而不美。”
李景赞许地点了点头,示意常青山起身,温声道:“张先生所言极是,饭要一口一口吃,仗要一步一步打,我们的离间计,是一颗埋下的种子,需要时间发酵,在它长成参天大树之前,我们要做的是……等待,并创造机会。”
他修长的手指在舆图上缓缓划过,最终落在了一处狭长谷地——“断魂谷”。
“刘莽与后津联军,号称二十万,实则虚张声势,后津铁骑不过五万,刘莽本部兵马亦不过五万,其余皆是临时裹挟的流民与降兵,其软肋,正在于后勤。”
李景的目光陡然变得锐利起来:“我军依关而守,粮草转运尚算便捷,而敌军远道而来,二十万大军每日人吃马嚼,消耗巨大,他们的粮道,必然是重中之重。”
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了断魂谷的位置:“这个地方,乃是他们运粮的必经之路,常将军,我不要你直捣黄龙,你替我死死盯住这里,一旦时机成熟,便迅速出击,一举断其命脉!”
“至于正面战场——”李景看向张铉。
“便要劳烦张先生告于赵总兵,继续执行‘坚壁清野’之策,深沟高垒,以逸待劳,拖垮他们,只要拖下去,敌军内部的矛盾便会激化,届时,便是我们反击的开始!”
一番部署有条不紊,条理清晰。
张铉与常青山听得心悦诚服,对这位年轻的晋王殿下愈发敬佩。
计划已定,大帐内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众人脸上都浮现出一丝如释重负的笑容。
李景从火炉上拿下茶壶,为二人斟上,茶香袅袅,驱散了帐外的寒意,也让连日紧绷的神经得以舒缓。
所有人都相信,在晋王殿下的神机妙算之下,这场看似危如累卵的国战,最终的胜利必将属于大舜。
然而,他们似乎漏想了一点。
他们能看到天幕,敌人,同样也能看到!
就在李景返回大营的第三天。
夜晚,子时刚过,万籁俱寂。
地平线的尽头,负责警戒的暗哨士兵突然感到脚下的大地传来一阵极其轻微的细密震动。
经验丰富的他,立刻俯身,将耳朵贴在地面上。
下一秒,这士兵脸色煞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开局两亩地,后期千古一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我开局两亩地,后期千古一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