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亭的混乱,随着最后一批宫人的退下而告一段落,歪倒的紫檀木椅和满地的狼藉被迅速清理干净。
太医院的院使满头大汗地为皇上诊完了脉,再三保证龙体只是心火过盛并无大碍后,也被挥退了下去。
养心殿内药香缭绕,李晟斜倚榻上,指尖反复摩挲着李康幼时临摹的《孝经》。
殿外廊下,司礼监总管正与太医院判争执,皇上脉象虽弱,但若静心调养......
调什么养!李晟突然将茶盏砸在地上,碎片四溅,朕要见康儿!
殿外突然亮起刺目光芒,天幕继续播放。
李景正在闭目修行,察觉到天幕变化后快步赶到养心殿前。
正见李晟攥着龙袍前襟,老泪纵横地盯着天幕上的舜哀宗李康词条。
【观众朋友们,咱们说到哀帝李康,在其父仁宗皇帝李晟驾崩后,以嫡长子身份顺利继位,改元‘朔启’。】
UP主小南的声音里带着一种藏不住的欣赏。
【大家可千万别因为‘哀’这个谥号就小看了这位皇帝,恰恰相反,李康绝对称得上是一代英主,甚至可以说是舜朝的‘续命良药’!】
【他简直就是个究极无敌工作狂,全年无休,996典范!】
随着小南的解说,天幕上开始飞速闪过一条条朔启年间的政绩。
【来了家人们,上干货!咱们看看这位劳模皇帝的KPI有多恐怖!】
【朔启元年正月,也就是刚登基一个月,李康陛下就以雷霆之势整顿吏治,颁布《治吏铁则》,设立‘风纪司’,专查官员贪腐、懒政、渎职。】
【短短三个月内,从京城到地方,累计罢黜、查办三品以上贪官七人,四品至七品官员五十三人!整个舜朝官场为之一清,办事效率直线上升!】
画面上,出现了一个个被摘去乌纱帽、哭天抢地的官员形象,背景则是百姓们拍手称快的场景。
【同年四月,针对北方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咱们这位新皇力排众议,推行‘计口授田法’】
【以户籍人口为单位,重新丈量、分配土地。虽然触动了无数士绅豪强的利益,但却让数以十万计的流民重归乡里,拿到了可以养活一家人的田地!】
【《舜史》记载,在朔启年间,‘民无饥馑,夜不闭户’】
【这八个字什么含金量,不用我多说了吧!】
天幕的画面切换,展现出一片片金色的麦浪,农夫们在田间劳作,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孩童在田埂上追逐嬉戏。
【朔启二年,面对国库空虚的窘境,李康陛下又把目光投向了商业,他下令疏通大运河淤积河段,减免商税,在扬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大力发展海外贸易。】
【舜朝的丝绸、瓷器、茶叶源源不断地销往海外,换回了堆积如山的金银。】
【仅仅一年时间,国库收入就翻了两番,堪称点石成金!】
画面上,扬州港口千帆竞发,不同肤色的商人们在码头上忙碌地搬运着货物,一口带着浓重波斯口音高喊着“丝臭(丝绸),顾得棒(好东西)!”。
看着天幕中展现出的那一幕幕盛世景象,大殿内的气氛不再那么压抑。
李晟那原本紧绷的身体,此刻也松弛了下来,他靠在卧榻上,手指轻轻抚摸着玉扳指。
几位站在前排的老臣甚至开始交头接耳,低声议论。
“若真如此,太子殿下实乃社稷之幸啊!”吏部尚书压低了声音。
“是啊,计口授田,此乃百姓生计之良策,非有大魄力者不能为之!”户部侍郎附和道。
李康本人在殿外,看着天幕中那个为了国事日夜操劳的“自己”,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身侧的双手,不住颤抖。
李景站在一旁,一边佩服的看着自己这位皇叔,一边盘算着金鳞草的成熟时间。
就在殿内众人议论纷纷之时,天幕中的小南声音突然一变。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舜朝又要支棱起来了?是不是觉得又一个盛世即将开启?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人生最残酷的就是这个‘但是’!】
小南话锋一转。
【我们的劳模皇帝李康陛下,他实在是太拼了!燃烧了自己,来照亮舜朝。】
天幕的画面在这一刻定格,又回到了最初李康伏案不起的场景上。
不同的是,这次旁边多了一份来自后世的“病历分析报告”。
【舜哀帝隐瞒了一件事。】
小南的讲解让所有人屏气凝神。
【根据我们后世史学家和医学专家的联合分析,早在隆德十二年,李康便确诊了,也就是现代医学中的直肠癌。】
【但他坚持国事重于己身,拒绝繁琐的治疗,并嘱咐太医不要把病情告诉自己的父亲。】
【积劳成疾只是其一,哀帝驾崩的重要原因还在于这不治之症。】
【天不假年,一颗冉冉升起的帝星,就此陨落。他为舜朝赢得了喘息之机,却也为之后更大的混乱,埋下了伏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开局两亩地,后期千古一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我开局两亩地,后期千古一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