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函馆湾,海雾弥漫。嘉禾城,都督府书房内,多尔衮正与范文程、多铎再次推演南下日本的方略,桌上铺满了海图和各种情报。亲兵送来的密封信函打断了他们的讨论。
多尔衮接过那张轻飘飘的纸片,指尖竟有些微不可察的颤抖。他深吸一口气,撕开火漆。纸上只有短短三行字,却是由大明崇祯皇帝陛下直接发出的密旨:
“清东之事,卿可临机专断。”
“唯需师出有名,开销自筹。”
“战果共享。”
没有抬头,没有落款,没有朱印,只有这冷冰冰的十九个字。
书房内,一时间落针可闻。只有窗外海浪拍岸的单调声响。
多铎最先反应过来,猛地一拍桌子,脸上爆发出狂喜:“哥!皇上答应了!他让咱们‘临机专断’!咱们可以动手了!”
范文程却眉头紧锁,反复咀嚼着那十九个字,脸色愈发凝重。他抬手制止了多铎的兴奋,沉声道:“王爷,且慢欢喜。陛下圣意,深不可测啊。”
多尔衮将纸条递给范文程,自己则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迷雾笼罩的海湾,心潮剧烈起伏。狂喜之后,是更深的寒意。他比多铎更了解那位远在北京的年轻皇帝。
“范先生,详解。” 多尔衮的声音有些干涩。
范文程指着纸条,一字一句剖析:
“第一句,‘清东之事,卿可临机专断’。 此乃放权,亦是试探。陛下给予王爷极大的自主权,意味着他默许甚至鼓励我们南下。但这也意味着,一切后果,须由王爷自行承担。成了,是王爷英明;败了……便是王爷擅启边衅,罪责难逃。”
“第二句,‘唯需师出有名,开销自筹’。 此乃枷锁!” 范文程语气加重,“‘师出有名’,是要求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不能是赤裸裸的侵略。是倭寇扰边?是日方扣押商船?还是扶植内应‘请求’出兵?这需要精心策划,不能授人以柄。而‘开销自筹’ 四字,更是致命要害!陛下一兵一卒、一钱一粮都不会给我们!这意味着,远征日本所需的战船、军械、粮饷、赏赐,全部要我们自己从这贫瘠的虾夷地榨取!这是要将我们的财力、物力逼到极限!”
“第三句,‘战果共享’。” 范文程冷笑一声,“此乃画饼,亦是收割。共享?如何共享?土地、人口、财富,如何分配?陛下坐镇中枢,届时一纸诏书,便可轻易攫取最大的一份果实。而我们,在前线浴血拼杀,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
一番剖析,如同冷水浇头,让多铎的兴奋瞬间熄灭,脸色变得难看至极。
多尔衮缓缓转过身,脸上已恢复了平日的冷峻。他完全明白了崇祯的意图。皇帝根本不在乎他们攻打日本是胜是败。胜了,大明可以顺势接管战果,将势力延伸至日本;败了,消耗的是他多尔衮这支“降军”的实力,朝廷毫无损失,甚至可能借此机会进一步削弱或吞并他。这完全是一场代理人战争,而他多尔衮,就是那个被推上前台、自负盈亏的代理人。
“好一个‘临机专断’……好一个‘开销自筹’……” 多尔衮低声重复着,嘴角勾起一丝苦涩而狰狞的弧度。他感到脖颈上仿佛被套上了一条无形的缰绳,缰绳的另一端,牢牢握在紫禁城那个年轻人手中。这条缰绳允许他奔跑,却随时可以收紧,将他勒毙。
同一时间,北京紫禁城,军机值房。
崇祯皇帝朱由检刚刚审阅完电报房送来的发报记录副本,确认密旨已发出。他放下纸条,目光落在东墙悬挂的东亚海陆形势图上,手指轻轻点在了日本列岛的位置。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小心翼翼地为皇帝续上热茶,轻声问道:“皇爷,清东省那边……是否会领会圣意?”
崇祯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语气平淡无波:“多尔衮是聪明人,范文程更是老谋深算。他们看得懂。”
“那……万一他们畏难不前?”
“不会。” 崇祯断言,“虾夷地是绝境,南下是唯一的生路。就算明知是毒饵,他们也必须吞下去。” 他的眼神冰冷,“何况,朕给的,并非完全是死路。”
他放下茶杯,走到地图前:“日本,孤悬海外,德川幕府承平日久,武备确已松弛。多尔衮若能以战养战,速战速决,未必不能割据一方。届时,朕便可以宗主之名,行羁縻之实,将日本纳入朝贡体系。”
“若其战事不利,陷入泥潭……” 崇祯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则登莱水师扼守对马海峡,可断其归路。朕亦可以调解为名,趁机收回清东治权,甚至……彻底解决‘降虏’隐患。”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开销自筹’……正可逼出多尔衮部众之潜力,亦能消耗其积累,使其无法坐大。胜,则朕得利;败,则其自损。于大明而言,稳赚不赔。”
王承恩听得脊背发凉,连忙低下头:“皇爷圣虑深远,奴婢万万不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杀手崇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杀手崇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