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一年二月(公元206年3月),料峭春寒依旧笼罩着长安城,未央宫白虎堂内却因一份来自东南的八百里加急军报而气氛凝肃。王康(字承业)负手立于巨大的三州舆图前,目光却久久钉在荆州那片被特意染成深红色的区域。军师祭酒程昱(字仲德)手持军报,声音沙哑地念出最后几句:
“…吴侯孙策亲攻江陵数月,士卒疲敝,疫病横行。关羽据坚城深沟高垒,以逸待劳。诸葛亮自襄阳源源调发荆南之兵粮,更遣魏延率精兵出孱陵,断吴军粮道。周瑜虽竭力维持,终难回天。去岁腊月,孙策不得已焚营弃舟,退守夏口,水陆精锐折损近三万众,战船损毁百余…今荆襄八郡,北抵汉水,南至五岭,西控巴陵,东临江夏,已尽归刘备…”
程昱合上军报,堂内一片沉寂。王康缓缓转身,冕旒垂珠轻晃,掩不住他眼中深沉的凝重。他手指重重地点在舆图上荆州的位置,声音带着一丝罕见的慨叹:
“江陵坚城未克,荆南兵粮复至,更兼魏延断粮…孙伯符败得不冤。然此一败,刘备尽吞荆襄膏腴之地,坐拥八郡!”他目光扫过程昱、贾诩、法正等谋臣,语气转厉,“文有诸葛亮运筹帷幄,庞统参赞机要,更有马良、马谡、蒋琬、向朗、潘濬等干才济济!武有关羽、张飞万人之敌,黄忠老而弥辣,魏延悍勇善战,霍峻守御大师,更有冯习、张南、刘封、习珍等爪牙锐利!带甲之士,不下十二万!水陆兼备,民心渐附…此獠,已成孤东出之心腹大患!”
王康的评断精准而冷酷,道出了荆州易主后,西北霸业骤然面临的东南强敌。刘备再非昔日寄人篱下之客,而是坐拥荆楚、人才鼎盛、兵精粮足的一方雄主!
“主公明鉴。”贾诩(字文和)拢着袖袍,羽扇轻摇,声音波澜不惊,“刘备骤得大州,根基未稳,诸葛亮虽智,亦需时日梳理内政,整合刘表旧部与荆南势力。孙策新败,损兵折将,锐气受挫,更兼丧地之恨,其对刘备之怨毒,恐甚于往昔。此,正是我西北制衡荆襄,以江制江之良机。”
“文和之言,深合孤意。”王康眼中精光一闪,瞬间有了决断,“礼曹掾孙乾(字公佑)!”
“臣在!”孙乾持笏出列,神色恭谨。
“着你持孤手书及世子婚书,携玄纁玉璧、三牲六礼,即日启程,出使江东!”王康的指令清晰而有力,“此行三要:其一,重申盟好,履行建安六年(201年)所定世子王湛与吴侯之妹孙仁(时年十岁,今已及笄)之婚约!择定吉期,迎娶孙夫人过江!其二,”王康语气微顿,带着一丝务实,“开启互市,以我西北军器监改制之余**皮札甲五万副**,换取江东所产之**稻米十万石、细葛布五万匹、上品丹砂千斤、精漆千桶**!价格由尔与江东详议,务求互利。其三,”王康目光锐利,“重声‘孙王盟好,共御大耳’之约!明告孙伯符,孤愿与之共扼刘备北窥中原、西图巴蜀之势!荆襄乃天下之腹,非一人可独吞!”
“臣孙乾,领旨!”孙乾肃然应诺,深知此行干系重大。世子联姻乃固盟之举,五万副皮甲(虽为西北军淘汰的镶铁皮甲改制,然对缺甲的江东军而言仍是及时雨)换取急需的稻米(补江东因战乱可能的粮缺)、葛布(民用军需皆宜)、丹砂(药材、炼丹)、漆器(奢侈品及军工涂料),是实实在在的利益捆绑。而“共御大耳”的呼声,更是直戳孙策痛处,将江东的怒火引向荆襄。
“着镇南将军甘宁,调楼船十艘,精锐水军两千,护送孙卿使团过江,直至建业!务必彰显我西北威仪!”王康补充道,对江东之行给予了最高规格的保障。
“诺!”阶下将领中,甘宁沉声应命。
安排妥当东南制衡之策,王康的目光重新投回那幅象征根基的三州舆图,躁动的心绪渐复沉凝。荆襄之变,虽增劲敌,然西北霸业之本,首在深耕内政,强己而后制人!
---
十日后,建业,吴侯府。
孙策(字伯符)高踞主位,脸色因新败而略显阴郁,眉宇间却依旧带着猛虎般的桀骜。堂下,礼曹掾孙乾不卑不亢,将王康手书、婚书及礼单一一呈上。
“…吴侯雄略,虽江陵小挫,然江东根基未损。我主大将军,心念旧盟,特遣乾来,一为践世子与孙夫人婚约之诺,二为互通有无,永固盟好,三则…”孙乾微微一顿,声音清晰有力,“重声‘孙王盟好,共御大耳’之约!荆襄刘备,假仁假义,趁丧夺地,实乃你我共敌!其坐拥八郡,虎视眈眈,非江东或西北一家可独制。望吴侯明察!”
孙策展开王康手书,目光扫过那熟悉的刚劲笔迹,尤其在“共御大耳”四字上停留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刻骨的恨意与认同。他再翻开礼单,看到“皮札甲五万副”时,瞳孔微微一缩!江东缺甲,人所共知,此批军械,正是雪中送炭!而换取之物,稻米、葛布、丹砂、漆器,虽也珍贵,却非江东命脉所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汉末三国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汉末三国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