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令各郡县接收官吏!徙民至安置地,免赋税三年!分田、分屋、给农具籽种!理番院王柔派员协理胡汉杂居之地,务必使新徙之民落地生根!”
命令如山,执行如铁。最先感受到这恐怖效率的,是洛阳及周边残存的百姓。起初是惶恐不安,待看到户曹官吏虽面容冷峻却登记详尽,凭“徙民凭”真能领到实实在在的口粮,沿途更有军士维持秩序、驱赶溃兵,粥棚热气腾腾…茫然与绝望中,竟也生出了一丝求活的希望。尤其是那些家破人亡、生计无着的匠户与青壮,更成为迁徙的“优等户”,被登记在册前列。
迁徙的洪流,开始沿着宽阔起来的崤函古道,如同一条蜿蜒西去的长龙,缓缓蠕动。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拖家带口的百姓推着独轮车,赶着瘦骨嶙峋的牛羊;满载着老弱妇孺的牛车吱吱呀呀;被征发来的民夫推着粮车、工具车;精锐的骑兵在队伍两侧来回奔驰,警惕地扫视着远方山峦。哭声、孩子的吵闹声、牲畜的嘶鸣声、官吏的呼喝声、车轮的滚动声…汇成一片悲怆而浩大的生存交响曲,回荡在暮春的秦岭与黄河之间。
长安城,则成为这条长龙的终点与新生之地。丞相长史陈宫(字公台)亲率大批官吏,在明光门外设立了巨大的接收点。户曹属吏依据“徙民凭”与洛阳发来的名册副本,飞快地核验身份,分发盖着鲜红郡守印信的田契、屋契文书以及沉甸甸的安家粮袋。早已划拨好的荒地、空置的屋舍、甚至部分屯田军退出的熟地,被迅速分配到一户户惊魂甫定却又带着新希望的家庭手中。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凉州新拓边郡,以及朔方、五原等河套沃土,成为吸纳徙民的主力。官府组织的老户帮新户、传授耕作技艺、提供借贷籽种等措施,也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整个建安七年四月至六月,这场由西北霸业主导、旨在彻底抽空司隶精华的大迁徙,成为中原大地最震撼的景象。贾诩坐镇洛阳,如同冷酷的执棋者,程昱、陈宫坐镇长安,如同高效的枢纽,将超过十万户、近五十万口的司隶残民,如同涓涓细流汇入汪洋般,源源不断地注入雍、并、凉三州的广袤版图之中!昔日人烟稠密的司隶核心地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空旷、死寂。废弃的村落,荒芜的田野,只剩下野草在断壁残垣间疯长,以及野狗和乌鸦在废墟上游荡。
虎牢关以东,曹军大营。
曹操面色铁青地听着斥候带回的一份份情报:
“报…洛阳已成空城!百姓…十室九空!”
“报…王康大军押送最后一批徙民已过渑池,正返回潼关!”
“报…弘农郡治所亦空!沿途数百里…渺无人烟!”
“砰!”曹操终于按捺不住,一拳狠狠砸在案几上,双目赤红,须发戟张,胸膛剧烈起伏,喉头发出野兽般的低吼:“王承业!贾文和!好毒!好狠的绝户计!”他仿佛看到自己未来重返洛阳时,面对一片白地绝域的景象!这比丢失十座城池更让他痛彻心扉!釜底抽薪,莫过于此!
荀彧、郭嘉等谋士默然肃立,脸色同样难看至极。他们知道,王康此举,不仅重创了曹操的战争潜力,更是在天下人面前,以一种冷酷到极致的方式,宣告了谁才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宰!西北霸业的根基,经此徙民绝壑,已深植于三州沃土,再难撼动!而曹操,虽保有兖豫,却如同被抽掉了脊梁,元气大伤。
建安七年六月中,当最后一批徙民的烟尘消失在潼关巍峨的关门之后,王康亲率的西北主力大军,押解着缴获的无数辎重,带着此役赫赫战功铸就的无上威名,也带着彻底改变天下格局的沉重收获,踏上了凯旋长安的归途。深青色的旌旗在关中大地上猎猎招展,宣告着一个时代的落幕,与另一个更加强盛时代的开启。而那被迁徙一空的司隶故地,只剩下呜咽的河风,穿过空寂的城垣与荒野,如同为旧日王朝奏响的一曲凄凉挽歌。
喜欢汉末三国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汉末三国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