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六年五月中,公元201年7月。长安城沐浴在初夏的暖阳中,槐荫匝地,榴花似火。未央宫前殿的肃杀之气被一份来自东南的捷报冲淡,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振奋与期待交织的氛围。
礼曹掾孙乾(字公佑),风尘仆仆却难掩喜色,持一卷锦帛国书,于偏殿暖阁向大将军王康及程昱、贾诩、法正等核心谋臣禀报出使江东详情:
“臣孙乾,奉大将军钧命,于二月初持节南下,经武关、过南阳(刘备残部未敢阻拦),顺汉水入长江,三月中抵吴郡。觐见吴侯孙策(字伯符)于府邸。”
孙乾描述着江东气象:“孙伯符雄姿英发,锐气逼人。其麾下周瑜(字公瑾)、程普、黄盖、张昭等文武济济一堂。臣先呈厚礼,重申通商之好,许以增售战马五百匹(非上驷)、精铁甲千副,换其精铜、海盐、吴锦。吴侯甚悦,互市之约遂成。”
他展开手中锦帛,声音带着成功的激昂:“及至提及为大公子求娶其妹孙仁(尚香)之事,吴侯初时沉吟。其母吴夫人爱女心切,亦有迟疑。然周瑜公瑾力陈:‘曹操挟天子,志在天下。王大将军雄踞西北,带甲百万,乃抗曹天然屏障。孙王联姻,共拒强敌,保江东基业,实为上策!且闻王大公子少年英武,通晓经武,与尚香小姐年岁相当,堪称良配!’张昭等文士亦言此乃‘合纵连横,存身之道’。吴侯权衡再三,又观大公子画像及大将军手书,终露笑意,慨然应允!”
孙乾呈上国书:“此乃吴侯亲笔婚书及孙小姐生辰庚帖!约定待孙小姐年满十五(及笄之年),即行纳采、问名之礼,择吉日完婚!吴侯更言,为表诚意,特遣其心腹重臣、赞军校尉鲁肃(字子敬)为使者,携江东珍宝,赴长安回拜大将军,并欲一睹大公子风采!”
“好!公佑不辱使命!”王康抚掌大笑,眼中精光四射。孙策应允联姻,意义重大!这不仅意味着东南牵制曹操的力量得到巩固,更在天下诸侯面前展现了深青霸业的威望与吸引力!程昱、贾诩、法正亦面露欣然,此策成,袁曹联盟顿显苍白。
“鲁子敬何在?”王康问道。
“鲁校尉率使团船队,随臣同返。因船载礼重,行速稍缓,现刚抵武关。臣先行快马回禀,鲁使团约十日后可抵长安。”孙乾答道。
“传孤令:礼曹、卫尉全力筹备!待鲁肃抵京,以诸侯上使之礼迎之!孤将于未央宫前殿设国宴款待!”王康意气风发,随即看向徐岳,“辽东方面如何?”
金曹掾徐岳(字公河)出列:“禀大将军,赴辽东商队已于四月回返。太守公孙度欣然应允互市。于右北平郡边境(实际控制区)新开‘临渝边市’。首批交易:我售出铁甲三百副、环首刀两千柄、盐五千石;换回辽东骏马八百匹、上等貂皮五百张、山参百斤、东珠十斛!公孙度更遣其心腹属吏阳仪为使,随商队回长安,献海东青一对、辽东良弓百张,以示结好!”
“双喜临门!”王康心中大定。江东联姻,辽东互市,远交之策大获成功!袁绍、曹操欲联手压制,如今东南有孙策牵制曹操,东北有公孙度在袁绍后方埋下钉子,其势已破!
十日转瞬即逝。五月底,长安城朱雀大街净水泼街,旌旗招展。大将军府长史陈宫、礼曹掾孙乾率仪仗,于明光门外亲迎江东使者鲁肃一行。鲁肃年约三旬,身材魁伟,面容敦厚而目光深邃,举止沉稳有度。其身后使团队伍整齐,车载江东贡礼:明珠、珊瑚、玳瑁、越瓷、吴锦、以及数十坛上好的会稽美酒“女儿红”,琳琅满目,引得长安士民争相围观,啧啧称奇。
当夜,未央宫前殿灯火辉煌,钟磬齐鸣。大将军王康高踞丹墀御座,冕服庄重。阶下左侧,程昱、贾诩、法正、陈宫、崔琰、赵云、高顺等文武重臣依次列坐;右侧首位,便是江东使者鲁肃,其后是副使及辽东使者阳仪。
宴开百席,珍馐罗列。酒过三巡,乐舞暂歇。鲁肃持觞起身,向王康深施一礼,声音洪亮而诚挚:“外臣鲁肃,奉我主吴侯之命,恭贺大将军虎踞西北,威震华夏!更蒙大将军不弃,许以秦晋之好,吴侯及江东臣民,感佩莫名!特献薄礼,聊表心意。愿孙王两家,永结盟好,共扶汉室,同拒国贼!”他口中的“国贼”,自然指向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
王康举杯还礼,朗声道:“子敬先生过谦!孙伯符雄略江东,孤心甚慕。今得联姻,实乃天作之合!愿我两家,戮力同心,使奸雄束手,海内得安!请满饮此杯!”君臣共饮,殿内气氛融洽热烈。
酒宴正酣,王康对侍立身后的内侍微微颔首。片刻,殿侧门开,在崇文馆两位博士及虎卫营一名队率的陪同下,一位身着锦袍、腰悬玉佩的少年稳步走入殿中。正是大将军王康长子,年方十二岁的王湛!
王湛虽年幼,然步履沉稳,身形挺拔,眉宇间已隐隐有其父的英武之气,又带着读书人的清朗。他行至御阶之下,先向王康恭敬行大礼:“儿臣王湛,叩见父亲大人。”礼毕,转向鲁肃方向,依礼长揖:“晚辈王湛,见过鲁使君。”举止从容,不卑不亢,尽显大家风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汉末三国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汉末三国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