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之鼎,已以血铸!诸卿各司其职,励精图治。待孤班师长安,理顺雍、并根基,便是重开玉门,扬威西域之时!传令三军:休整五日,拔营班师!”
建安三年七月二十(公元198年),姑臧城东门。
盛夏的骄阳灼烤着大地,姑臧城外却旌旗蔽日,甲胄生辉。近二十万禁军主力,列成绵延无际的深青色长龙,肃穆无声。王康的金顶戎车停驻于高坡之上,玄甲在烈日下反射着威严的冷光。新任的凉州文武——车骑将军(虚衔)马腾、扬武将军马超、立义将军庞德、敦煌太守王昶、张掖太守邓芝、金城太守梁绪、屯田将军国渊等,皆于道左肃立恭送。索超、张猛等新晋校尉亦在其列。
新任武威太守赵昂、酒泉太守赵衢虽未至,其恭送表章已由信使飞马送达。赵云率五万留守将士,列阵于大军之侧,白袍银枪,军容整肃。
“恭送大将军班师凯旋!愿大将军一路顺遂,长安康泰!”马腾代表凉州新附文武,率先躬身长揖,声音带着复杂的情绪。
“恭送大将军!”山呼之声随之而起。
王康按剑立于车辕,目光扫过这片浴血新定的山河,扫过恭立的文武,扫过肃杀的军阵。他微微颔首,声音沉稳而有力:
“河西重地,托付诸卿。内抚黎庶,外靖边尘。重开丝路,再通玉门。待孤归时,当见新天!”
“臣等谨遵大将军谕令!必不负所托!”凉州文武齐声应诺。
“子龙!”王康看向肃立的赵云。
“末将在!”
“河西之安,尽付汝肩!”
“末将赵云,万死不辞!”赵云抱拳,目光如磐石般坚定。
王康不再多言,佩剑铿然出鞘,剑锋直指东方:
“班师!回朝!”
“咚!咚!咚!咚!……”雄浑的战鼓擂响!
“呜——呜——呜——!”悠长的号角声刺破云霄!
吕布统骁骑营(高横)五千铁骑为前导,卷起漫天烟尘!张辽、徐晃统左翼铁骑营(张绣)、豹骑营(廖化)、骠骑营(胡遵)、屯骑营(樊稠)四营两万铁骑,如潮奔腾!高顺统中军二十八营十四万重甲战兵,步伐整齐划一,踏地之声如同大地脉动!吕岱统五万辅兵,押运着缴获的辎重、归化的俘虏以及剩余的霹雳车、三弓床弩,紧随其后!典韦率千名虎卫重甲,簇拥着王康的金顶戎车,如同移动的堡垒!
深青色的洪流,在震天的鼓角与肃穆的军威中,缓缓启动,向着东方,向着长安的方向,滚滚而去!烈日之下,戈矛如林,旌旗蔽空,甲胄的光辉连成一片浩瀚的金属海洋,在河西的旷野上投下一条笔直而威严的轨迹。
姑臧城头,新任金城太守梁绪与敦煌太守王昶并肩而立,目送着那无边无际的深青洪流渐行渐远。梁绪年轻的面庞上充满了激动与使命感,而王昶的目光则更为深邃复杂,他望向西方敦煌的方向,又看向脚下这座刚刚经历血火洗礼的雄城。
“梁府君,”王昶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慨叹,指向城外广袤却略显荒凉的河西大地,“你看这千里疆土,大将军以铁血铸鼎,鼎成之日,其重几何?”
梁绪顺着他的手指望去,仿佛看到了祁连山下尚未熄灭的烽烟,湟水河畔新立的归化屯,以及敦煌城外即将重启的丝路驼队。他深吸一口气,年轻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鼎之重,在于承载万民,在于震慑四夷,在于开万世太平!吾辈守土之责,便是以一身血肉,护此血鼎,安此新疆!”
王昶闻言,深深看了梁绪一眼,点了点头。两人不再言语,只是默默伫立在姑臧城头,任凭带着祁连山寒意的风吹拂衣袍,直到那深青色的洪流彻底消失在东方的地平线上,只留下被铁蹄踏实的道路和一座座在血火中新铸的、沉默的河西雄城。
喜欢汉末三国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汉末三国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