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年九月廿一(公元197年 ) 长安的深秋已颇有寒意,灞水两岸的柳枝褪尽了金黄,显露出嶙峋的筋骨。骠骑将军府——如今已是大将军府的节堂内,炉火驱散了外面的萧瑟,却驱不散那份因权柄扩张而带来的凝重责任。巨大的西北舆图前,王康的目光如尺,丈量着新划定的雍、并两州疆土。
“名器已正,疆土重分,根基需固。”王康的声音在堂中回荡,清晰而沉稳,“户曹掾崔琰(字季珪)。”
“臣在!”崔琰手持厚重的户册簿录,肃然出列。
“着你总责,即日厘定雍、并二州新辖各郡之丁口田亩,重造黄册鱼鳞,务求精准!雍州九郡——”王康的手指精准地点向舆图,“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此三辅帝都根基;朔方郡、上郡,河套塞上屏障;安定郡、北地郡、天水郡、武都郡,新定陇右要冲!此九郡,乃我王业腹心,西陲命脉,其户口、田亩、赋税、丁役,一丝一毫皆须明晰在册,为日后施政之基!”
他的指尖随即划向东面:“并州九郡——五原郡、云中郡、定襄郡,阴山锁钥;雁门郡、西河郡,表里山河;太原郡、上党郡,晋阳根本;河东郡、河内郡,盐铁东屏!此九郡,北疆雄镇,东出之基,编户齐民之责,同等紧要!至于凉州,”王康的目光扫过舆图西陲那片尚显空疏的区域,最终停在陇西郡上,“陇西新附,百废待兴,暂依雍州天水郡例,一体编户造册。金城及河西诸郡,待王师犁庭扫穴,再行纳入!限期两月,户曹需将两州十八郡之新册,呈于案前!”
“臣崔琰领命!户曹上下必竭尽全力,厘清田亩丁口,使两州根基磐石永固!”崔琰深深一揖,深知此任关乎未来税赋、兵源乃至整个统治的基石,容不得半点含糊。
王康颔首,目光转向农业命脉:“屯田乃养军安民之本,今两州格局新定,屯田之制亦需随之调整,专任责成!”他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任命重臣的决断,“枣祗听令!”
原典农中郎将、总管并州九郡屯田的枣祗(字子尼)应声出列:“末将在!”
“擢升尔为典农将军!总督并州九郡屯田军事务!自五原、云中、定襄之边塞屯垦,至太原、上党、河东、河内之腹地粮仓,凡并州境内所有屯田军、官田水利、谷仓储运,皆归尔总揽调度!务使塞上粮秣充盈,表里山河仓廪殷实,为我北疆雄师之坚实后盾!”王康的任命斩钉截铁,赋予其统管整个并州农业命脉的大权。
枣祗虎目精光一闪,胸膛起伏,慨然抱拳:“末将枣祗,必不负大将军重托!并州之土,必无闲田;并州之仓,必无虚粟!”他深知肩上担子之重,这九郡之地,既是屏障,更是粮仓与兵源。
“韩浩听令!”王康的目光转向另一位干才。
原河东屯田中郎将韩浩(字子威)沉稳出列:“末将在!”
“擢升尔为屯田将军!总督雍州九郡屯田军事务!”王康的手再次指向雍州舆图,“自三辅京畿膏腴之地,至朔方、上郡边塞屯堡,再至安定、北地、天水、武都新定之陇右沃野!雍州九郡屯田军之编练、戍垦、水利兴修、仓储转运,皆由尔一体统辖!此地乃王业核心,西陲命脉,屯田安边,关乎全局稳定!尔当夙夜匪懈,督率各郡屯田校尉,深耕陇坂,丰实关中!”
韩浩深吸一口气,躬身领命,声音铿锵:“末将韩浩,谨遵大将军令!雍州之地,必田畴尽辟,仓廪如山,为大军西进、帝都安宁,奠定万世不移之基!”他深知这片新整合的土地,既有富庶的三辅,也有待开发的边郡和新附之地,整合调度,挑战巨大。
“国渊!”王康看向另一位屯田干吏。
原太原屯田军校尉国渊(字子尼)出列:“下官在!”
“改任尔为陇西屯田校尉!”王康的目光落在陇西郡的位置上,“陇西新附,羌汉杂处,地扼河西走廊东口,位置至关重要。着你即刻赴任,统率陇西屯田军一万一千人,专责该郡屯垦戍边、兴修水利、抚定流民、协防地方诸务!此地乃未来西进之前哨,务必使之稳固,渐成粮秣兵源之新基!”
“下官国渊领命!必鞠躬尽瘁,使陇西荒田尽垦,流民归心,成大将军西陲之坚实壁垒!”国渊肃然应诺,眼中闪烁着在边郡大展拳脚的决心。
屯田布局落定,如同为两州庞大的躯体梳理了输送血液的脉络。王康正欲再议他事,节堂外忽传来一阵急促而沉稳的脚步声。军器监监正郑浑(字文公)与工曹掾马钧(字德衡)二人联袂而至,脸上带着风尘仆仆的倦色,眼中却跳跃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光芒。郑浑手中捧着一卷厚厚的图册,马钧身后则跟着几名抬着沉重木箱的健壮工匠。
“启禀大将军!”郑浑声音洪亮,带着献宝般的激动,“军器监奉钧命研造之守城利器——‘三弓床弩’与‘霹雳车’,历时一载,耗工巨万,今终得大成!特来献捷,请大将军与诸位大人移驾城外霸水之滨校场,验看其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汉末三国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汉末三国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