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四月十五,兴庆城,校场。
塞北的春风依旧带着料峭寒意,卷过宽阔的校场,扬起细碎的沙尘。深青色的军旗在风中猎猎狂舞,发出沉闷的拍击声。校场之上,兵甲如林,战马如龙,肃杀之气直冲云霄,连呼啸的北风似乎都被这股铁血意志所慑,变得低沉呜咽。
王康按剑立于点将高台,玄甲猩氅,目光如寒星扫视台下肃立的钢铁洪流。身后,陈宫青衫磊落,神色沉凝。台下,高顺、于禁、赵云、典韦、徐晃、张辽、张合、王续、王宪等诸将顶盔贯甲,按刀肃立,眼中燃烧着炽热的战意。经过近一月紧锣密鼓的整补与厉兵秣马,朔方军团这支战争巨兽已磨砺出更加锋锐的爪牙。
“王栓!”王康声音穿透风声,清晰冷硬。
“末将在!”风尘仆仆、面颊消瘦却眼神锐利如鹰的王栓大步出列,单膝跪地。
“西河虚实,报来!”
“诺!”王栓的声音带着长途奔波的沙哑,却异常沉稳有力:
“末将率百骑,历时十九日,踏遍西河四县(离石、平定、皋狼、中阳),探明叛胡虚实如下!”
“一、叛军格局:”
“1.叛军主力:弑杀羌渠单于之首恶,右部醢落与休屠各胡酋帅白马铜,合兵一处,拥众约八万口(含裹挟之妇孺),控弦之士三万五千骑!现盘踞于西河郡腹地,以离石城(郡治)为核心,分驻平定、皋狼,互为犄角。其部众剽悍,尤以白马铜麾下休屠残骑为甚,然劫掠成性,纪律涣散。”
“2.于扶罗残部:羌渠之子于扶罗,被部分贵族拥立为单于后,退守中阳城及周边山地,拥众约两万口,控弦八千骑。其势孤力弱,对醢落、白马铜弑父之仇深恨,然惧其兵锋,暂取守势。两部之间,小规模冲突已生数次,互不信任!”
“3.其他势力:零星依附小部落及啸聚山林的马匪,约万余人,散落郡内,多持观望。”
“二、地理要害:”
“-离石城:郡治,依山而建,城垣尚算完整(邢纪曾加固),为醢落、白马铜老巢。存有大量劫掠所得粮秣财货。守军约一万(含步卒),城外大营驻骑两万五千。”
“-黄河渡口:龙门渡(离石西南)、孟门渡(离石东南)为西河连通河东之命脉!现皆为醢落派重兵把守,各驻精骑三千!浮桥完好,但戒备森严。”
“-要道隘口:通往太原之雀鼠谷,通往河西之离石水(今三川河)河谷,均有叛军哨卡,驻兵数百至千余不等。”
“三、汉民处境:”
“惨不堪言!郡内汉民,或被屠戮,或被掳为奴隶驱使,或逃亡深山!现存较大汉民聚点三处:”
“1.青龙寨:位于离石城北三十里青龙山中,寨主郭泰(原西河郡尉),聚残兵、流民约两千人,据险死守!屡挫叛军围攻,然粮械将尽,危在旦夕!”
“2.白波谷:皋狼县西深山,有自称白波帅之韩暹,聚汉民、溃兵五千余,筑垒自保,与叛军周旋。”
“3.零星坞堡:散布山野,多者数百,少者数十,苦苦支撑。”
“四、人心向背:”
“汉民自不必说,日夜盼王师!部分匈奴部落对醢落、白马铜弑主暴行不满,尤以于扶罗控制区内为甚,然惧其势,不敢明反。郡内残余汉官、豪强,或死或逃,余者多蛰伏待变。”
王栓语毕,呈上精心绘制的西河郡山川地理、叛军布防详图。图上山川城池、兵力部署、汉民据点、道路隘口,标注得密密麻麻,清晰无比。
王康接过地图,目光如炬,迅速扫过离石、龙门渡、青龙寨等关键节点。王栓的情报详尽而精准,印证了陈宫此前的判断——西河叛军虽众,但内部分裂(醢落/白马铜与于扶罗对立),外失人心(汉民切齿,部分匈奴离心),且主力猬集离石一带,看似强大,实则如同一只张牙舞爪却腹心空虚的巨兽!
“王栓探报有功,重赏!所部休整待命!”王康沉声道。
“谢将军!”王栓领命退下。
王康转身,面对肃立的诸将,声音陡然拔高,如同金铁交鸣,响彻校场:
“诸君!西河之乱,弑我汉官,屠我子民,裂我国土!醢落、白马铜,跳梁小丑,罪恶滔天!今其虚实已明,内部分裂,天赐良机!吾朔方健儿,当挥师东进,吊民伐罪,廓清妖氛,收复汉土!”
他手中马鞭,重重指向东方:
“大军出征序列:”
“前锋:赵云骁骑营、张合游骑营!为全军耳目,扫荡小股,遮蔽战场,直逼龙门渡!”
“左翼:张辽狼骑营、王续胡骑营!沿黄河北岸东进,扫清皋狼方向残敌,威慑于扶罗,伺机夺取孟门渡!”
“右翼:王宪突骑营!经云中郡东境,渡君子津(今内蒙古清水河县喇嘛湾),南下直插白波谷,联络韩暹,固守要隘,切断离石叛军北遁之路!”
“中军:本将亲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汉末三国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汉末三国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