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八月初三,金城(今兰州)东五十里,朔方军大营。
王康驻马高坡,遥望西方莽莽群山。金城残破的轮廓在暮色中若隐若现,黄河浑浊的波涛在城下呜咽奔流。马腾、韩遂的残部早已遁入更西的湟水河谷与羌地深处,如同受伤的孤狼舔舐伤口,短期内再无威胁三辅之力。
“将军,”陈宫策马近前,低声道,“金城已是一座空巢。马、韩裹挟其核心部曲与多年搜刮之财货远遁,所余者不过些被抛弃的老弱病残及依附的小部落。我军若再深入,一则粮道漫长,易生变故;二则穷寇死斗,徒增伤亡;三则…塞北根基,恐有迟滞之虞。”他语带深意。
王康微微颔首,目光沉静如水。他本意就不在凉州寸土,更非为朝廷彻底剿灭二贼。此行的核心目标——断韩遂粮道、重创马腾主力、夺取陈仓物资、迁徙汉民充实朔方、掳掠羌胡充作苦役——已超额完成。再耗下去,不过是替皇甫嵩乃至朝廷火中取栗。
“传令!”王康声音斩钉截铁,回荡在暮色笼罩的山谷,“各部停止西进!于禁中垒营、王固虎贲营,分兵扫荡金城外围百里内所有依附马、韩之羌氐部落!凡持械反抗者,尽屠!余者妇孺及十岁以上孩童,尽数俘获!汉民流散者,一律收拢迁徙!高顺陷阵营、徐晃靖武营,押解现有俘获与物资,即刻拔营东返!赵云骁骑营、张合游骑营,断后警戒!全军,班师兴庆!”
“诺!”诸将轰然应命,战意未消的眸中闪烁着对归程的期待。
接下来的一个月,金城以东至陇山之间的广袤地域,成了朔方军铁血迁徙的舞台。深青色的军旗所至,依附叛乱的羌氐部落或被雷霆扫灭,或在绝望中放弃抵抗,老弱妇孺被绳索串成长队。藏匿于残破坞堡、深山沟壑的汉民流民,在户曹吏员“授田五十亩、贷牛种、免赋三年”的承诺与辅兵营粟米粥的香气中,扶老携幼,汇入滚滚东去的人流。朔方军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高效地执行着“去胡存汉、实边固本”的国策。铁蹄踏处,羌胡的根基被连根拔起,汉民的血脉则被引向塞北沃土。
---
九月初一,朔方度辽将军府,兴庆城正堂。
阔别数月,重返中枢。正堂内炭火驱散了塞外初秋的寒意,更映照着堂下文武济济一堂的蓬勃气象。程昱手捧厚厚卷宗,立于舆图前,声音沉稳洪亮,向王康及诸文武汇报西征战果及朔方现状:
“西征凉州,自中平四年四月初八兴兵,至八月初三班师,凡一百一十七日。战果清算如下:”
一、破敌与俘获
“阵斩:陈仓攻坚、渭源滩野战、沿途扫荡作战,累计阵斩叛军(含王国、马腾本部、依附羌氐)及顽抗部落丁壮,计三万八千六百七十四级。其中,陈仓斩王国以下六千八百级,渭源滩及追击战斩马腾部近万级,金城周边扫荡斩羌氐丁壮二万一千八百七十四级。”
“俘获:”
“-羌胡俘虏:陈仓俘七千三百口,渭源滩俘五千七百口(多为羌胡),金城周边扫荡俘羌氐妇孺及十岁以上孩童一万九千七百四十三口。合计三万二千七百四十三口。此三万余口,已悉数打入苦役营,分发朔方、五原各矿场、筑城工地、重垦区。”
“-汉民降俘与流民:陈仓降俘中甄别健壮汉民五千六百人编入辅兵营;沿途招抚安定、陇西、金城诸郡流散汉民,登记造册,共计八万一千六百五十五口!此八万余口,已随军分批迁徙,正由户曹主持,于朔方、五原两郡十四县,依《授田令》安置!”
程昱稍顿,加重语气:“此次西征,总计迁徙汉民达八万一千六百五十五口,俘获羌胡三万二千七百四十三口,合计新增人口十一万四千三百九十八口!”
堂下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叹声。一次性增添十余万口,这是何等庞大的根基!
二、缴获物资
“牲畜:”
“战马:渭源滩、沿途作战缴获,及扫荡部落所得,共一万三千二百匹(含驮马)。”
“牛:扫荡羌氐部落及缴获叛军辎重,得三万八千头。”
“羊:四十六万五千只。”
“骆驼:八百峰(金城周边所得)。”
“粮秣:”
“粟米:陈仓缴获八千石,扫荡部落及坞堡积存,共一万二千石。”
“肉干/乳酪:无算,已分拨各军及迁徙流民途中食用。”
“财货:”
“金银铜钱:抄没叛军府库、部落头人积财,折五铢钱约七千三百万钱。”
“毛皮、药材、玉石等地方特产:大宗,已入库,待金曹估价发卖。”
“军械:”
“完好皮甲:八千副(多为羌氐部族甲胄)。”
“刀矛弓矢:巨量,堪用者补充辅兵、屯田军,残次者回炉。”
三、朔方根基现状(中平四年九月初一)
程昱展开另一份卷宗,数据精确至个位:
“甲、户籍人口(朔方、五原两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汉末三国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汉末三国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