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他心念电转之际,场中二人已再次杀作一团!典韦双戟如狂风暴雨,招招势大力沉,直取要害!徐晃巨斧虽略显笨重,却被他舞动得如同风车,大开大阖,刚猛无匹!斧影戟光交错,叮当巨响不绝于耳!两人竟以硬碰硬,力拼了三十余合!徐晃虽处下风,虎口鲜血淋漓,气息粗重,却依然咬牙死战,半步不退!其勇悍坚韧,令观者无不侧目。
王康看得分明,徐晃武艺虽逊典韦一筹,然根基扎实,气力悠长,更兼临危不惧,实乃大将之才!且其麾下所率千余士卒,虽装备简陋,但阵列相对齐整,在混乱的白波军中如同鹤立鸡群,显然也是徐晃一手操练。此等良将明珠暗投于白波贼中,岂不可惜!
“鸣金!收兵!”王康当机立断,沉声下令!
铛!铛!铛!清脆的金锣声响起。
正杀得兴起的典韦闻声一愣,虽不情愿,但军令如山,虚晃一戟逼开徐晃,拨马便回。徐晃拄着巨斧,剧烈喘息,望着如潮水般退却的汉军,眼中也闪过一丝疑惑。
“公台!”王康目光灼灼看向陈宫。
“属下明白!”陈宫何等机敏,瞬间领会,“徐公明,人杰也!陷身贼中,必有苦衷。宫,愿亲往说之!”
--
当夜,月黑风高。白波军大营连绵数十里,篝火点点,喧闹嘈杂中透着混乱与惶恐。白日一战,汉军精锐给这些乌合之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恐惧。
一座相对齐整、位于边缘的小营盘内。徐晃独坐帐中,就着昏暗的油灯,正用布条仔细包裹着白天被震裂的虎口。帐帘被轻轻挑起,一道文士身影悄然而入,正是陈宫。
“徐壮士,白日神威,令人叹服。”陈宫拱手,声音平和。
徐晃猛地抬头,手已按在斧柄上,眼中精光闪烁:“你是何人?汉军细作?”帐外亲兵闻声欲动。
“非也。”陈宫从容自若,亮出一枚小巧的奋武军令牌,“奋武参军陈宫,奉我主护匈奴中郎将、度辽将军王康之命,特来拜会徐公明将军。”
“王康?”徐晃眉头紧锁,白天那面玄赤帅旗下年轻主将的面容浮现脑海,“他遣你来作甚?劝降?”
“是,也不是。”陈宫直视徐晃,“是请将军,拨乱反正,共襄大义!”他上前一步,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将军一身武艺,治军有方,乃国家干城之才!奈何屈身于郭太、李乐、杨奉等鼠目寸光、残民以逞之徒麾下?彼等名为‘白波’,实为流寇,劫掠乡里,与将军心中所持之道义,岂非背道而驰?”
徐晃默然,握着斧柄的手青筋微凸。陈宫的话,戳中了他心中最大的痛处。他投奔白波,本为乡勇自保,却眼见昔日同伴渐成暴徒。
陈宫察言观色,继续道:“我主王将军,起于微末,扫荡中原妖氛,所行之事,将军当有耳闻。广宗救妇孺,下曲阳存流民,皆非虚言!今受命持节北疆,总督朔方八郡,志在驱逐胡虏,安靖边塞,护一方生民!此乃真正的大丈夫立身报国之道!将军岂愿随白波贼,在河东这方寸之地,做那遗臭万年的流寇,还是愿随我主,提三尺剑,立不世功,青史留名?”
他抛出最后的筹码:“我主惜将军之才,更敬将军之德!若将军来归,愿以新立一营相托——号‘靖武营’,满编五千战兵,由将军任校尉,独统一营!兵源、甲胄、粮饷,皆按奋武军战兵一等供给!将军可尽展所长!”陈宫目光炯炯,“更可立下首功——若能取贼首杨奉头颅为礼…”
“住口!”徐晃猛地抬头,虎目圆睁,低吼道,“杨奉…于徐某落魄时曾有收留之恩!纵其行差踏错,徐某岂能行此背主弑友之事?!若王将军以此相胁,恕徐晃,宁死不从!”
帐内一片死寂。油灯的火苗在徐晃激动的气息中摇曳不定。
陈宫看着徐晃因愤怒和原则而紧绷的脸,非但没有失望,眼中反而闪过一丝由衷的赞赏。重情重义,方为大丈夫!
“好!”陈宫抚掌,语气转为郑重,“将军重情守义,光明磊落!宫钦佩之至!杀杨奉之事,就此作罢!然将军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杨奉之恩是私义,河东数十万黎庶涂炭是公义!将军若困守私义而枉顾公义,坐视乡梓沦为焦土,岂非因小失大?此为真义乎?”
他踏前一步,声音低沉却极具穿透力:“将军携本部反正,重归朝廷,助王将军剿灭白波,救河东百姓于水火!此乃大仁大义!杨奉若念旧情,或可劝其归降;若其执迷不悟,沙场相见各为其主,生死无怨!此方为丈夫所为!既可全将军忠义之心,亦不负这一身惊天艺业!”
徐晃如遭雷击,呆立当场。陈宫的话,如同洪钟大吕,震散了他心中的迷雾。是啊,困守于此,眼睁睁看着河东在贼寇与官军的拉锯中化为焦土,才是最大的不义!
他缓缓松开紧握斧柄的手,目光由挣扎转为清明,最终化为一片坚定。他对着陈宫,亦是向着北方王康帅旗的方向,抱拳深深一躬:“徐晃…愿降!愿率本部儿郎,归顺王将军麾下,助将军平定白波,还河东太平!但求将军…善待降卒,勿伤无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汉末三国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汉末三国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